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g0003版:淳安生活

半个世纪前,淳安有幼儿园吗

  文/邵翠 图/县档案馆提供

  “爷爷,你上过幼儿园吗?”

  “爷爷小时候哪有你这么幸福啊,还有幼儿园可以上。”

  这是放学路上,一对祖孙俩的对话。

  那个年代真没有幼儿园吗?淳安什么时候有了第一家幼儿园?最早上幼儿园的人是谁?他们今年几岁了?

  今天,我们就通过两张半个世纪前的老照片,了解幼儿园在我县的发展与变迁。

解放前有了第一家幼儿园,主要集中在农村

  这两张由县档案馆提供的照片,均拍摄于1959年。其中一张照片上,许多穿着花棉衣的孩子站在一个简陋的土房子前面,房子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坑下生产队第二托儿所”(左图)。另一张照片,据工作人员介绍,拍摄于唐村公社光辉生产队幼儿园,孩子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正有模有样地做着早操。

  据说,照片是当时为了建设县规划馆,专门从老百姓那里征集来的。现在,这两幅照片成了目前搜集到的,最早的关于淳安县幼儿园的影像资料。

  但要说到最早建立的幼儿园,恐怕还要追溯到解放前。

  据《淳安县教育志》记载,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遂安县有一所台鼎小学附设的幼稚园(当时是称“幼稚园”)。解放后,幼儿教育受到重视。1951年秋,淳安县立小学在文庙附设幼儿班,有幼儿50余人,教养员2人,保育员1人。

  1952年9月,淳安县立小学的幼儿班更名为幼儿园,扩大了规模,成为了全县重点幼儿园。紧接着,港口、茶园、威坪三区的第一中心小学各设一个幼儿班;遂安县乐峰中心小学、狮城镇第二中心小学、叶村乡中心小学各附设一个幼儿班。截止当年底,淳安有幼儿园7所共10个班,在读幼儿超过500人。

  到了1958年,全县共有幼儿园482所,入园幼儿达到了26700人,其中农村幼儿园有475所。

  对比数据不难发现,与现今城镇幼儿园数量较多的情况不同,幼儿园在当时农村的普及率反而更高。

除了农忙托儿所,还有机关幼儿园

  幼儿园在农村更普遍,这是为什么呢?

  教育部1952年颁发的《幼儿园暂行规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

  《规程》中这样写到:“幼儿园的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同时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

  因为当时全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而淳安大部分地区都是农村,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必须让更多妇女从照顾孩子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建立幼儿园,是为了让孩子得到统一照顾,让母亲有更多时间劳动。

  到了1957年“大跃进”开始后,为了解决女干部工作和带孩子之间的矛盾,淳安在城区还特别设立了机关托儿所,孩子实行住校全托。渐渐地,机关托儿所演变为今天的机关幼儿园。

  据了解,当时还有一种农忙托儿所,专门在农忙时节开设,帮助母亲统一管理孩子。

  “记得儿时,比我大一点的小孩常向我们炫耀在村幼儿班的幸福时光,最得意的事,就是有个洋铁碗,可以用来在小水沟里挖沙筑坝。”这是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对幼儿园的最深印象。

  《淳安教育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专门提到了唐村公社叶家大队(今叶家乡光辉大队)幼儿园。在当时,该幼儿园办得很出色,外地教育工作者还多次前来参观取经,教养员王芝兰也是个名人,出席过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还见过毛主席。照片上漂亮的校服,整齐的队伍,有趣的早操,让而今的小伙伴们也惊叹不已。

幼儿园曾一度停滞,改革开放后重获新生

  据记载,1960年秋,农村幼儿班相继停办,到1961年,全县仅有幼儿园6所,其中城镇2所,农村4所,在读幼儿仅601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幼儿教师受冲击,设备被破坏,校舍被占用。1968年,全县幼儿园可以说是全部停办。从此,幼儿教育长期陷于停顿状态。

  目前正在就读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爷爷大都出生在文革前后,这也就是为什么开篇会出现“爷爷没上过幼儿园”的原因了。

  直到1973年,由群众自筹自办,幼儿教育开始复苏,全县开始陆续恢复幼儿园。1979年后,幼儿教育才得以稳步发展。

  也有老一辈人说,那时候没机会上幼儿园,因为当时家里劳力少,年纪很小就要参加生产队劳动,放牛、割草养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80年代的农村孩子也有没上过幼儿园的,因为那时幼儿园已基本趋向城镇化,农村孩子上幼儿园要去城里,这着实不太方便。

  回忆往事,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幸福了。


钱江晚报 淳安生活 g0003 半个世纪前,淳安有幼儿园吗 2013-11-15 钱江晚报2013-11-1500008;钱江晚报2013-11-1500011;钱江晚报2013-11-1500012;钱江晚报2013-11-1500013 2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