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作为终结
乱哄哄之中,讲述的是孤独感
记:很多人都说您的小说风格和王小波有相似之处。
路:如果能像他就好了,他是很难超越的中国小说家,他的散文我不大看的。我可以和别人谈一整夜的王小波。现在只能说我是我自己的风格。
记: 《花街往事》中,您最喜欢哪一个角色,为什么?
路:我最喜欢摄影师这个人物(角色是指戏剧),他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我父亲的影子。小说里有很多关于80年代跳舞的故事,都是他告诉我的,比如把女人的皮鞋跳飞掉,就是他干的。他从来鄙视广场舞,因为地坪太差,跳起舞来像鸭子走路。这小说里所有人的想法都很简单,我只在乎他们的态度。我觉得摄影师的那种态度,是独特的,他带动了所有人。我也喜欢那个叫罗佳的女孩,她既浪漫又现实,她被这两者撕裂。他们都活在我的心里,现在写完了一年多,我仍然可以触摸到他们的质感和温度。
记:《花街往事》 末篇最后是“我在人群中看到了那个马尾辫,她离我有十米远,这中间堵着最起码两百多个人。人们都在尖叫,出口太窄,有什么东西倒塌了。我在无数个脑袋中死死地盯住她,一寸寸向前挪,感觉自己快要被挤扁了。然而我并没有靠近她,相反更为遥远。”这也是整本书的结尾,您这样写,是不是有更深刻的含义?
路:那个结尾发生在1990年的亚运会之前,这个场景是我曾经真实经历的,是不是很像整个90年代的开始?在乱哄哄之中,崇高的火炬已经跑远,落在后面的只是一个歪头的爱情,而他只需追寻自己的爱人,不用再跟着火炬奔跑了。也许并不深刻,只是在讲述一种孤独感。
记:从《云中人》开始,您的小说不再满足于叙述一个人的故事,而是写一个年代、一群人、一个家族故事,这样的写作难度大大加深,你如何把握?
路:这是一个必然过程吧,越写越大,越写越深。但我并不认为《少年巴比伦》是个简单的小说,它有着我难以控制的深刻和悖反,我现在写不出这样的小说了。
记: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几点起床几点创作?除了写作,你最喜欢做的,是什么?
路:不上班,每天在家。也不写小说,今年刚结束了一部作品,先休息半年。我最喜欢的是陪女儿看书、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