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很必要;防,更重要
翻开两会期间的报纸,打开两会期间的电视,“治”字是屡现其间。
的确近年来,治水、治霾、治堵……要治的这些“对象”,正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治理效果,自然也成了两会代表委员,以及广大老百姓最关心的事。
诚然,水、气、交通等等现在不如人意,抓紧治理,自然很必要,是大大的好事,而且现在如此重视,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政策措施投入下去,一个阶段之后定会有成效。
但我也在想,现在的任何一种“治”,总是已经当问题成为问题之后的补救。那我们何不跑在问题出现之前呢?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做“防患于未然”吗?
比如堵。
曾有研究指出,中国城市中的小汽车拥有量,将会爆发性增长,届时可能会造成交通拥堵问题。
对于这个预计,全国各大城市的做法,基本上都是造路,造更多、更宽的路,而没有在第一时间把发展公共交通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但路总比不上车增加得快。而老百姓享受过了私家车的方便舒服,想要把他们再重新吸引回到公交车上,难啊。
所以堵,现在成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普遍问题;大家只能纷纷向国外有过这些问题,后来顺利解决的城市取经治堵之道。
如果当时有城市就高瞻远瞩到这个问题,那该多好,恐怕现在这个城市的竞争力,对人才的吸引力都会大大增强。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说说容易做做难啊,前瞻哪里这么容易,就算有了预见性,要好好对策,钱又从哪里来?毕竟政府的钱只有这么点,顾着眼前还不一定够呢。
这就又提出了几个问题:谁来前瞻,如何应对。
人大政协,就应该在前瞻上有所贡献。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个个都是人中精英,行业翘楚,术业有专攻,他们应该能对一个省份、一个城市的各个发展方向和趋势有所预见,结合学识经验,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甚至还可以提供众多解决之道。
而应对,政府当仁不让,两会代表委员们,自然可以利用监督之责,来督促相关部门好好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等待着问题爆发之后再亡羊补牢。
防比治更重要;防得好比治得出色,更该得到掌声。
其实,每年的两会上,都会有很多真知灼见,其中的很多已经被党委政府所发现,马上出台相关政策而妥善处理。
而我们需要的,是代表委员们,能够眼光更长远些、敏锐些,帮这个社会提前发现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总是忙着治理,叫人身心疲惫;但总有一种预防,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