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在杭召开,三位科学家分享杰出贡献奖
今年省科技奖,民生项目特别多
本报通讯员 黄双 本报记者 章咪佳
本报讯 “从科技大国奔向科技强国,这是我们所有科技工作者的‘中国梦’。”在昨天下午举行的浙江省2013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届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大贡献奖获得者之一董石麟教授的这句话,感染了在场几百名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几十年的坚守,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昨天的科技奖励大会,共颁发了3个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28个科学技术一等奖,授牌了26个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2013年省科学技术奖的获奖成果共有278项。
今年的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分别颁给了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姚海根,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石麟,浙江大学教授、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
姚海根40年从事水稻遗传研究与育种工作。近几年来,经他主持育成的水稻品种在浙江、上海累计推广1620万亩,新增稻谷3.54亿公斤,直接经济效益近8.5亿元。
董石麟从事空间结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1956年赴前苏联读研开始,至今已经从事空间结构研究58年。水立方、上海世博会世博轴、杭州大剧院、杭州火车东站……这些公众耳熟能详的建筑物中,都有董石麟的空间结构研究成果。
蔡秀军研究腹腔镜外科,解决了胰漏等世界性医学难题。他所主持的中心,已完成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手术530多例,是目前国际单中心最大宗病例。
“今年的省科学技术奖一大特点,是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企业逐渐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在现场做报告时说,“今年由产学研合作完成的成果有159项,占了57.2%。企业独立完成或参与完成的成果有182项。例如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高效控制PM2.5电除尘技术与装备’等成果。”
周国辉评价说,今年的总体水平很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者领先水平的成果有141项,占总数的一半多。
今年获奖项目中,关于民生的项目特别多。
比如,一等奖中有项成果是浙江农科院的“甘薯优异种质创新及应用”,该项目育成了很多甘薯新品种,其中,“浙薯13”就聚合了高胡萝卜素、高淀粉、高糖分特点,已经成了我省甘薯的主栽品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完成的“30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早期筛查与干预技术的创建与应用”成果,已经成功筛查437万例新生儿,发现突变基因214个,其中81个为国际上首次发现的突变基因。
部分有关民生的获奖项目:
香榧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浙江农林大学 戴文圣 教授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王建安 教授
甘薯优异种质创新及应用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吴列洪 副研究员
婴幼儿配方奶粉奶源安全控制及品质提升关键技术
浙江大学 刘东红 教授
肝移植后原病复发的预警评估体系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郑树森 院士
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
浙江浙大网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吴世明 教授
奶牛耐热性改良与营养调控技术研究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蒋永清 研究员
水稻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
中国水稻研究所 魏兴华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