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n0008版:宁波城事·甬金

小蜗牛成宁波口岸
高危“偷渡客”

繁殖能力强的,一年可产1000多个娃

  本报讯 小小蜗牛,有人当宠物养,也有人当食物吃。不过,在口岸检验检疫人员眼中,这种小动物却意味着国门安全,因为这些小动物进入国门后,很可能成为生态杀手。

  最近,宁波检验检疫局连续在宁波口岸的进境苗木中截获多种高危偷渡客,主角正是这些看似无害的小小蜗牛。

  “我们是在一批从意大利进口的月桂中发现蜗牛的,进口目的地就在浙江地区。”工作人员介绍说,最近频繁出现的蜗牛,主要有蠕虫尹式蜗牛与散大蜗牛两种,都属于外来物种。

  这两种蜗牛都具有产卵量大、繁殖率高、生产周期短、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几乎可以取食所有绿色植物,最喜蔬菜、草莓、饲草、果树、花卉等经济作物。

  因为在我国没有天敌,一旦定殖,不但会影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生长,可能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这些小家伙的繁殖能力有多强?以欧洲人作为食物的散大蜗牛为例,这种蜗牛一年可产卵3-5次,每次产卵70-200粒,多的可达300多粒,孵化率98%以上。算下来,每只蜗牛一年最多可繁殖1000多只后代。

  外来蜗牛对生态的危害,国际上有很多例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非洲大蜗牛。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非洲大蜗牛入侵该州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千万美元,而造成这一灾难性后果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一个孩子在上世纪60年代,把三只非洲大蜗牛当做宠物从夏威夷带回迈阿密。

  去年,宁波检验检疫局机场办也曾截获首例非洲大蜗牛,一名游客出于好奇在国外旅游时购买,打算带回国作为宠物饲养。

  “这几年,随着苗木进口量增加,这种有害蜗牛出现的频率有所增加。”宁波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表示,仅今年一季度,宁波检验检疫人员在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中,就截获了植物有害生物357种,3600种次,同比增长近50%。 本报通讯员 程珉 高保立 见习记者 李华


钱江晚报 宁波城事·甬金 n0008 小蜗牛成宁波口岸
高危“偷渡客”
2014-05-07 3462632 2 2014年05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