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20版:体育·乐活

操场上20多个足球在飞,踢球的孩子多得像下饺子

不是拳头项目 何以大展身手

学校有一独特理念:让每个学生学会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本报记者 曹林波

  籀(zhòu)园,由温州学界人士于1912年集资建造,以纪念温州朴学大师孙诒让。孙诒让先生号“籀庼”,人尊籀公。

  孙诒让是一代鸿儒,更是温州乃至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先行者。1896年始,他牵头先后在温州、丽水两府16县,兴办各级各类学校300多所。

  籀园现存于学校内,温州市籀园小学因之而名。孙诒让曾提出了“甄综术艺,以应时需”的办学宗旨。这一理念,与籀园小学现在所倡导的“来学、来玩、来创造”可谓一脉相承。

  对在这里开展的校园足球而言,足球正是“术艺”之一,是在玩中开始,在玩中发展的。

  踢球的孩子多得可以“下饺子”

  还能自己拉队伍进行班级联赛

  早上的阵雨过后,学校的操场上还有几处积水。这并不妨碍籀园小学的孩子们,在午休铃打响之后,就蜂拥到操场上,分成几个阵营,各自占据一个球门开始踢球。很快,有着300米跑道的大球场和旁边的两个小球场就完全被踢球的孩子所占领。

  在一堆身着校服的孩子当中,身穿便服、明显高出一头的彭老师尤为显眼,一堆孩子都围在他的身边。

  彭老师并不是体育老师,而是英语老师。“我自己只是比较喜欢足球,平时也喜欢找机会踢一下。现在每天和孩子们一块踢一会儿球,也算是出点汗,锻炼锻炼。”虽然动机非常单纯,但是彭老师为籀园小学的足球推广,还是做了不少工作。

  一开始,彭老师在他所教的三年级中组织学生在课间踢球,水平虽然不高,但许多孩子都愿意参与。发展到后来,就连低年级的学生,甚至还有女学生都参与踢球。“别看这些孩子平时跑步叫苦连天,踢球的时候追着球跑上半个多小时,哪怕没几次触球机会,都一点不会觉得累。”

  政教主任胡晓莲告诉记者,其实在倡导“来学、来玩、来创造”的籀园小学,“运动”是学校工作的关键词之一。“让每个学生学会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是学校运动强身工程的主要目标。所以包括篮球、游泳、国际象棋、健美操等体育项目,在籀园小学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获得过很多成绩。

  相比之下,在这里足球项目地位反倒不如前几个项目。没有被当做“拳头产品”,却并没有妨碍足球重新获得学生们的青睐。另外,因为拥有足够大的场地,学校鼓励学生们在课间进行体育运动,也推动了孩子们踢球的积极性。

  彭老师说:“天气好的时候,这几块场地上起码有20多个足球飞来飞去的。踢球的孩子都混在了一起,跟下饺子似的。大家挤在一起,根本不讲究技术,踢上一脚就是快乐的。”

  胡晓莲还说起一件趣事,单在课间自己踢,学生们已经觉得不过瘾了,“他们还向学校提出以班级为单位,自己组织打联赛。最后还真的让他们自己给组织起来了。”

  缺教练怎么办

  万能的家长来了,校外教练也来了

  学生们踢球的热情那么高涨,学校看在眼里,校园足球的开展可说是应运而生。

  要发展,却缺教练,对此籀园小学想出了一套引进办法。分管校长张志钦介绍说,籀园小学本来就有家长义工的项目,于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加专业的足球指导,他们请来了专业球员出身的家长周智新担任教练。

  周智新原本是青海省足球队的前锋,退役之后在温州二中担任体育老师,有个正读二年级的女儿。“去年学校一邀请我,我马上就过来带队了。”

  光一个家长还不够,学校在这个学期还和温州市我乐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立了合作,由这家校园足球布点单位提供专业教练进行指导,并且选拔了学校球队中技术比较好的学生到俱乐部,做进一步的训练。

  虽然都是刚接手籀园小学的足球训练,但是周智新对于学校学生的能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虽然这些孩子没有受过培训,但是很活,动作非常实用,基础内容稍加点拨,水平提升就很快。”他觉得这应该是和此前学校对学生的体育活动采取“放养”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学生平时自己踢的时候会动脑子,思考怎么样的动作更有效,所以踢起来会灵活、实用。”

  对这样的说法,胡晓莲很是认同:“确实,我们的孩子人人都特自信,学什么都挺快的。”也正因此,在周智新和俱乐部教练的培养下,刚练了不久的孩子们,现在已经踢得很有些样子了。

  而对学校来说,整合社会力量一起办校园足球,也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尝试。胡晓莲告诉记者,下一步籀园小学不仅仅要兴建有人工草皮的专业足球场,还要和我乐体育俱乐部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争取在硬件和软件上继续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足球。


钱江晚报 体育·乐活 a0020 不是拳头项目 何以大展身手 2014-05-29 3490097 2 2014年05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