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y0005版:余杭生活

沈璐萍:文明风采大赛征文类国赛一等奖第一名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来自于英国诗人萨松的一首诗,经余光中翻译得此妙句。这句诗既是沈璐萍参加“梦想照我前行”征文比赛的作文题目,也是她内心的独白。

  全国“文明风采”大赛是由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七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职业院校全国性大赛。该大赛引领职业院校培养“文状元”的格局,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中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竞赛之一。沈璐萍获得的奖项是征文类“梦想照我前行”国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这个奖,不仅是她,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也感到了些许的惊讶。班主任张文利说起她:“她确实不是班里最拔尖的学生,算是优秀的孩子。”指导老师杨亚玲也说:“在我们的锦甸文学社里,比沈璐萍文笔好的学生也有不少。”是的,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孩子。但平凡的她,懂得坚持。

  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沈璐萍花费了前后两个月的时间,历经无数次重写和修改。在交稿的那个礼拜四的夜晚,走在寂寥无人的街道上,如释重负后的空虚感扑面而来,让她有一股想要流泪的冲动。好在结果出来皆大欢喜,曾经付出的努力和艰辛都是值得的。

  同学眼中的沈璐萍是一个大大咧咧,忘性大,乐于助人的小资青年。她爱好绘画、写作、摄影,时常沉浸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有时好友会说她“作”,但大多数时候她喜欢开玩笑,和大家打成一片。班主任张文利对她的两件小事最为印象深刻:“从高一到高二,沈璐萍都义务性地坚持帮宣传委员做板报。有一次生病,得了急性胰腺炎,她叫我不要通知家长,那时我不清楚她家里的情况,还是叫了她妈妈。”她对沈璐萍的评价是喜欢帮助他人,坚强懂事。

  是的,坚强。命运让这个十八岁的小姑娘过早地承担了太多的苦难。沈璐萍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独生女的她从小就是爸爸妈妈的掌心宝,直到初二那年爸爸因为事故被送到医院。妈妈在一连收到七张病危通知单后,终于在第三天把她叫到了医院。她回忆道:“现在想起来,妈妈大概是想让我看爸爸最后一眼。”后来爸爸成了植物人,医生建议妈妈放弃治疗,而妈妈在所有人的反对声中选择了坚持。如今四年过去,爸爸苏醒了,从意识混沌、高位截瘫到神智清醒、逐渐好转,沈璐萍的人生也发生了一个巨大转折。她说妈妈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在妈妈身上,沈璐萍看到了人性的坚忍和不屈。

  对于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沈璐萍说:“我想考本科,也许别人看不起我们职高的学生,但我不会放弃的。我会努力,让妈妈满意,妈妈一直对我的期望就是希望我好好做人。”

  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傍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对乔司职高而言,这里换为“再待几年你且看我”更为恰当。涓涓细流可汇聚为大海,微渺沙粒可聚拢成高山,当职业教育茁壮成长,发展为苍天大树时,世人自然也会正视对它的评价和认知。

  近年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2014年6月份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今后,中国将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让学生可以从中等职业一直学到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到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

  相信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教育者自身的努力之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会日趋繁荣,成为受人重视的教育类型。


钱江晚报 余杭生活 y0005 沈璐萍:文明风采大赛征文类国赛一等奖第一名 2014-11-07 钱江晚报2014-11-0700009 2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