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客晓风书屋,丰子恺女儿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对着西湖哼民谣,丰一吟想爸爸了
本报讯 “上有呀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钱塘,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满头银发的丰一吟,对着西湖的波光粼粼,哼起这首民谣,笑得和蔼。
86岁的的丰一吟,是丰子恺目前唯一还健在的孩子,“这个调调我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反而脑子里很灵清,现在的事倒是记不得了。”
丰一吟还会说些杭州话,那是因为“我住过皇亲巷,在宝极观小学(地址位于现在的凤起小学南边)念书。”
这次来杭州,丰一吟是应晓风书屋老板娘朱钰芳的邀请,今天早上将在新新饭店的晓风书屋里,和读者聊聊“儿时的父辈故交”。
“我们当年就住在新新饭店附近的葛岭,里西湖招贤寺隔壁的小平屋里,对门就是孤山。”丰一吟还记得,曾有父亲的朋友送来一副对联,叫做“居邻葛岭招贤寺,门对孤山放鹤亭”。
丰一吟说,父亲很喜欢杭州,喜欢西湖,他画的很多山水其实都是杭州的,“他差不多每年都去杭州,曾先后在皇亲巷、田家园、马市街等地方居住过,但更喜欢的是在西湖边临水而居。”
一租下葛荫山庄对面的这间小屋,丰子恺便欣喜地给友人夏宗禹写信:“杭州山水秀美如昔,我走遍中国,觉得杭州住家最好,可惜房子难找。我已租得小屋五间,在西湖边,开门见放鹤亭(林和靖放鹤之处),地点很好,正在修理,大约一个月后可进屋……此屋租修约三百万元,连家具布置,共花五百万左右。上海画展所得,就用空了。”
“这一住就是一年半,父亲把这里叫做湖畔小屋。”
丰一吟说,马一浮就住在几步之遥的葛荫山庄,两人常在一起谈诗论艺,马一浮还为小屋题了一副篆字对联:天清、地宁。
丰一吟记得父亲曾赞美西湖:“冬日阳光生暖,夏季荷风送香,夜来游鱼读月,晨起山鸟鸣涧……”
丰一吟在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读书,“就在风景优美的白堤上,孤山脚下。上学只要走过西泠桥,再往东走一段就可以了。”
丰子恺一家,还在北山路上住过,“1947年3月,爸爸在招贤寺拐弯处,静江路85号,租到了一所平房。房子地势高,从马路要走上五六步石级才进门。”丰一吟记得,那是三间小平房,父亲就天天画画、吟诗、喝酒。“虽然房子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我依旧认得门口的那几棵梧桐树”。
“我不喜欢画画,还常常跑去东坡路的大世界看京戏。”
可就是这个当年不喜欢画画的小女儿,在丰子恺去世后,最终成了众多子女中,惟一的丰子恺漫画的传人。
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 实习生 裘雪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