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2日A10版
![]() |
2006年2月,本报记者曾两度深入织里镇劳动力市场及今童王、金凤来等10余家童装企业调查采访,结果发现,与当时困扰浙江大地的“技术民工荒”迵然不同,该镇新民工纷至沓来,老民工再度回厂,是什么原因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技术民工,记者从多方面为读者揭开“抢民工”成“等民工”之谜。 |
![]() |
2006年2月,本报记者曾两度深入织里镇劳动力市场及今童王、金凤来等10余家童装企业调查采访,结果发现,与当时困扰浙江大地的“技术民工荒”迵然不同,该镇新民工纷至沓来,老民工再度回厂,是什么原因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技术民工,记者从多方面为读者揭开“抢民工”成“等民工”之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