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一次的世博会下月在米兰开幕
形似麦浪的中国馆里,躺着一只杭州“水袋”
本报讯 5月1日,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将拉开序幕。记得5年前的上海世博会,为看沙特馆排8小时的情景,而今年,将轮到意大利人排队看中国馆了——中国馆“麦浪”一曝光,就已经吸引众多眼球。
在中国馆里展示的众多项目里,有一件来自杭州的艺术品——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李玉普的玻璃艺术作品“上善若水”。它看起来,就好像是一只装了水的塑料袋,晶莹剔透。
为什么李玉普的“水袋”会入选世博会呢?
这是有背景的。
今年世博会的主题是“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聚焦农业和食品。占地4590平方米,形似麦浪的中国国家馆,主题是 “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有什么比“水”更贴近“生命源泉”呢?
“当中国馆的策展方在展览上看到我的作品后,很快就发来了邀请。”昨天,李玉普告诉记者,这个“水袋”系列的创意,是从他5年前的非洲之旅开始的。
“在那里,我看到许多非洲土著用捡回来的塑料袋装着水回家。当地土著过着原始生活,基本没有工业化产品,他们出门背水都是用罐子,顶在头上。而那些塑料袋是游客丢在地上的,他们觉得比罐子方便,于是就捡来装水了。那个画面反差特别大,就像看着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吃方便面一样。”
就这样,装水的塑料袋成为李玉普对非洲最深刻的印象,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水没有国界,白色污染也同样没有国界。
从非洲回来以后,他就开始酝酿用玻璃来铸造那个装水的塑料袋的形象。他的这个玻璃水袋系列最初就取名叫“非洲印象”。“别看这个造型似乎很简单,其实烧制工艺非常复杂。我第一次做出来的作品失败了,丑陋得想要砸掉。”一直到2013年,李玉普才烧制成功,打造一个玻璃水袋,需要三四月时间,每一个都价值不菲。
“水袋”让世博会看中,还意外地受到了风水先生的青睐,因为美观又方便。李玉普笑道,“我还在研发更多的缩小版衍生品,例如做成盛放女人首饰的容器,晚上睡觉的时候把首饰摘下来,放进去,玻璃的通透性会让首饰在夜晚的灯光下看起来更加漂亮。” 本报记者 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