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计算机的80后民警王俊华,文能写书,武能破案
不多破案
怎么算真正的警察
周静莉 陈正明/文
学计算机的80后民警王俊华,文能写书,武能破案
不多破案
怎么算真正的警察
周静莉 陈正明/文
因为热爱,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埋头苦学,很快掌握公安业务;因为认真,他的业务突飞猛进,被选调到案件审核专业性强的法制部门。当警察,是他从小的向往和梦想,他打心里爱着这份神圣的职业,并无怨无悔地付出。他,义乌市公安局法制大队民警王俊华。
他到治安组套近乎,为的是能多破几个案
今年是王俊华在法制大队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几年的磨炼,王俊华已是大队的骨干。
2012年,1984年出生的王俊华被选调到法制大队工作。这个部门可不是谁想来就来的,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考试。凭着过硬的业务水平,王俊华过五关斩六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相对于以前在派出所做具体的抓捕、审讯、基础业务,法制大队的工作似乎有些枯燥。“角色在转换,以前是别人来审核,现在是审核别人。”不过,对于王俊华来说,却依然那样充满激情。“说真的,这两样工作我都喜欢。”听着王俊华的话,让人感到的是实诚。
被选调到法制大队之前,王俊华先是分在城西派出所工作。因为业务好,本来需要在乡下待足3年的他,两年半就进了城,来到江东派出所。“在江东派出所虽然忙,但的确能锻炼人。”王俊华紧紧抓住了好机遇。“能够顺利进入法制大队,与在基层派出所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难得的宝贵财富。”
刚到城西派出所时,王俊华分在基础组,主要工作是调解村里的矛盾纠纷什么的,还有就是带着协警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做着手头的工作,王俊华却另有想法:不多破案怎么能算一个真正的警察。于是,王俊华就到治安组去套近乎,让他们匀点活给他干干。
对于这个干劲十足的年轻人,治安组的头儿应允了。审讯、做笔录……王俊华悄悄地跟着“学艺”。他清楚地记得,为了一个赌博案件,他和师傅们经常通宵达旦,虽然辛苦,但那种感觉真的很爽。
“潘师傅教我怎样做笔录,强调哪些关键点必须问到。”王俊华回忆当时案件提交到法制部门审核时需要根据审查笔录的内容对违法经过进行概括总结,怎样写才能做到严谨,还真拿不准,法制大队的楼师傅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他,发现问题,及时向他提出来,对他提高业务能力真的是帮助很大。
就这样,一天天的,王俊华不断成长着。
因为执着与不懈,他连克不少疑难案件
在江东派出所的一年半时间里,王俊华在机动警组工作,专门办理疑难案件。对于王俊华来说,是如鱼得水,办了不少漂亮的案件。
2011年,辖区某小区不时有车主来报案:停在路边的轿车被人划出道道痕迹,有些车胎还莫名其妙地瘪了。“晚上停车时还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就变了样。”有一天,一辆高档宝时捷轿车也遭了殃。王俊华所在的警组接手了这个案件。
“一开始按照常规思维,认为嫌疑人是晚上作案。”王俊华和队友蹲点守候了几个晚上却一无所获。在转变思维方式后,一个清晨,一个嫌疑人在扎车胎时被抓了个现行。嫌疑人是一个公交车司机,之所以作出如此举动是泄愤:前段时间和私家车相撞,赔了私家车几百元钱,而他认为责任在私家车,心有不服怀恨在心。于是,趁着早上去上班、无人注意之时用钥匙对私家车下手,气极之时还扎轮胎解气。
“有些车主嫌烦没来报案,也认为公安不会为这小事操心。”为了寻找受害人,王俊华又开始奔波,贴公告、走访,最终找到了20几个受害人。“开始还比较顺,到报捕后嫌疑人说自己有神经病。”但在王俊华的努力下,最终弄清了事实的真相,让嫌疑人得到应有的处理。
因为执着,一个看似无望的案件得以起死回生。这回王俊华面对的是一个不承认自己犯罪的“混混”阿东。这个阿东,连家里人都头痛。阿东全家在商贸城做生意,他不搭把手,整天就是赌博,家里给他几万零用钱也不够他花的。没钱了就想到偷,还拉上了与他臭味相投的两个赌友。
为了作案方便,两个赌友做了四五副假牌照。“当时通过监控发现了轿车的行踪,很快找到了阿东。”审讯时,阿东给王俊华出了难题。对于车子后备箱里的几块牌照,阿东说车子借给人用过,自己不知情谁放的;对于在监控中出现的自己身影,他辩解自己只不过是跟着去玩的。
案件似乎陷入僵局。王俊华没有泄气,他另辟蹊径:从同案犯入手,查清身份后将另两个同伙刑拘上网。当时正值清网行动,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其中一名投案自首,另一名同伙也被劝说回来。“两人的归案使案情明朗:三人预谋共同作案。”此时外围证据是可以定案,但王俊华想的是,要把案件办成铁案,针对嫌疑人强调只是坐在车里等托词,王俊华讯问时专门寻找其中的矛盾点,进一步证明阿东事实上是在说谎。检察院、法院最终同意了王俊华的观点,拒不认罪的阿东被判了实刑。
面对严谨的法制工作,他干得风生水起
“心细,成长快,做事认真。”这是法制大队教导员方志胜对王俊华的评价。当时在城西派出所、江东派出所时,方志胜就对王俊华办案能力有所了解。
“如今让他负责统筹局里的执法工作。”方志胜说,义乌执法工作已连续十年全省优秀,从想法到一一落实具体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王俊华发挥积极的作用。“有了制度要靠人去执行,而执行就需要一个人有责任心,责任心强什么事都能做好。”王俊华始终相信这一点。
谈起自己目前的工作,王俊华说现在坐办公室的时间多了,然而并不意味着省事省力。除了日常的案件审核,王俊华还负责牵头全局的执法管理工作。针对义乌市公安局案多人少的实际,该局首创了“基层执法管理室”来提升执法,“当时我和同事陶金明等一同制定工作制度、操作手册,基层执法管理室在稠江派出所试点后全局推广,得到金华市公安局、省公安厅的肯定。”这让王俊华很是欣慰:辛勤的劳动得到了认可。
如何将执法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基层执法管理室”如何真正运转起来?抓好培训,这活就落在王俊华身上,他经常性组织管理室人员进行讲课指导。针对管理员流动大的实际,王俊华专门制作一些操作指南,让管理室工作人员通过指南就可以知道执法管理工作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样即使原来的管理员离开岗位,新人也能接上,工作也不会受影响。
王俊华加了不少微信群,不过他最关注的是他自己创建的“执法管理大家庭”。他说,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实时进行执法管理相关的培训指导,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够在一起沟通交流。比如说有些人对自己单位的涉案财物为什么被扣分不明了,通过交流得到解答,业务得到提升。
这些天,让王俊华欣喜的是“义乌市公安局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这本书已在人民公安出版社通过终审,不久将签约开印。为这本书,王俊华付出了不少心血,负责整本书的统稿,其中四个单元中的“法制”单元由他撰写,“这本书总结了义乌市公安局近年来执法规范的亮点特色,对各地公安工作很有借鉴意义。”能够参与其中,王俊华深感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