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不少学生颇有经济头脑
“试水”股市,在实践中学习理财技巧
雷灵倩 陈胜伟 王键红
雷灵倩 陈胜伟 王键红
这段时间,全国股市行情一片飘红,不仅很多跳广场舞的大妈开始涉足股市,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不少大学生也拿出自己的压岁钱、父母给的生活费,开始学习如何理财。
和很多大妈炒股只为挣钱不同,这些学习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们认为,自己还未迈出校园,手头没有多少资金,也欠缺专业理财的知识和经验,参与理财主要是感受理财的乐趣。自己涉足余额宝、股市等理财方式,如果能够赚到金满盆银满盆自然很好,但是自己更为看重的则是利用这一机遇,在实践中学习理财,学习和经济、金融等有关的知识。
余额一天天往上爬是最开心的
储蓄是传统的理财方式之一,存在银行账户里的钱可以生成利息,达到“钱生钱”的目的。在浙江农林大学校园里,同学们可用于储蓄的钱只相当于一两个月的生活费,但是他们十分注重“投资”,“小钱生小钱”成了大部分学生奉行的理财之道。不少学生认为,相比较存银行,自己更偏爱将“小金库”存进余额宝这个“钱庄”。
“我的储蓄卡基本只用来交学费,日常开支的钱都在余额宝里,父母给我汇钱也都是通过支付宝的。”大学生小洁一开始并不热心余额宝之类的网上理财业务,就连支付宝账号她都懒得申请。“我开始不太相信这些虚拟的东西,但我室友都弄了,我就去试试,觉得余额宝还挺实用的。”
那么,余额宝真的能带来较大收益吗?“其实也就是每天几分钱的事。”据小洁介绍,余额宝的收益一般根据“金额/10000×万化收益率”计算,万化收益率在1.2—1.5之间波动变化。“我存在里面差不多800元,一天也就不到一毛的收入。”小洁笑着说,“但这已经比银行高很多了,而且不用分活期死期,取用方便。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能查看,看着账户的余额一天天往上爬是最开心的。”
“学霸”中也有“资深”股民
比起余额宝储蓄这种“小儿科”的理财手段,股票对理财者的技术要求更高。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群体中,学习炒股的越来越常见,也有学生直接把炒股当成自己的业余爱好。面对这种被称为“高收益与高风险同在”的理财方式,大学生们又有是怎样看待的呢?
浙江农林大学汉语言系的小李同学是朋友们眼中的学霸,不熟悉他的人总以为他是个“呆书生”,其实小李也是个如假包换的“资深”股民。“我是从大一暑假开始炒的,炒了一年多了。”小李的专业虽然同经济不搭边,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炒股事业”,“我爸爸是资深股民,教了我很多知识,自己再琢磨琢磨,其实也没想象的这么难。”
经过一年多的实战演练,小李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最主要的还是要有敏锐的市场判断力,见好就收,炒股也就是一门‘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学问。”现在他基本能通过炒股满足一个月的生活费,但他并不提倡同学们盲目炒股,“毕竟我们还是在校生,如果因为炒股影响学习,可能会得不偿失。”
“大学生学习炒股重在尝试”
相比其他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理财方式更为多样,参与的热情也更高。“我还没开始买,但我看中了一个企业的债券,我姐推荐我的,现在还在考虑中。不过我觉得值得一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管大一女生表示,自己已经积攒了5000多元的“私房钱”,准备用这笔钱学习投资。
在热衷学习理财的学生中,虽然大部分同学都会直言不讳地说,自己理财是为了“赚生活费”,但是很多同学更深层的目的,还是为了尝试实践、学习理财。相对来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指望依靠炒股解决生活费,而仅仅当做一种尝试和课余爱好。
大三学生小周在春节前后开始学习炒股,他觉得:“大学生炒股还是要慎重些,应该在资金有剩余的前提下以尝试为主,切不可在金钱的诱惑下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毕竟股市有风险,对于大学生来说,投入的资金虽然不多,但是如果把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学费陪进去,也肯定会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的。”
“大二大三同学不少学生都在炒股,大一相对少一点,但估计也有人在尝试。也有一些同学在买债券等,现在的学生头脑都挺灵活的。”面对同学们的“学以致用”,浙江农林大学经管学院陶老师既充分肯定多做尝试,也劝诫同学们不要“过于贪心”,“任何理财都有风险,没有经验又贪心不足是很危险的。”
大学生炒股应有底线
越来越多的学生们积极参与炒股理财,社会各界人士也对大学生炒股看法不一。
浙江农林大学从事学生工作的郑老师认为,在校大学生尝试理财整体是好事情,但是把握分寸很重要。他说:“相比较社会股民来说,大学生学习炒股重在尝试,而不应该是挣钱,如果把自己生活费炒没了事小,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业甚至价值观,那就得不偿失了。”
证券心理学家翁学东也曾说过,大学生炒股实际上有一些优势,他这个大学生群体比较年轻,但是大学生有一个非常大的弱点,就是社会实践能力比较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认为就是实际上大学生炒股,增强他自己学习能力,还有一点就是对自我,对自我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可以让他心理上更快的成熟起来。
临安资深股民帅先生对大学生炒股表示赞同。他认为大学生炒股不是不可以,关键是把心态把握好,国家搭建这个平台,并没有限定炒股人群,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学生积极培养理财能力的尝试应该被肯定,但炒股的风险也很高,很容易让他们越陷越深,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大学生炒股关键得有一条底线:只用自己的闲钱去炒股,不借钱,不动用学费和必要的生活费。把心态放平 ,实践金融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但万万不可将它作为赚取额外钱财的手段,否则很容易葬送自己。
市民吴先生则表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大学生炒股需要想明白目的是什么,是想在这行业里发展,还是想赚一笔就跑?他不建议大学生炒股的理想只是赚点钱,他认为一些大学生之所以投身炒股,大多是出于利益驱动,而花费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股市领域中闯荡,势必会影响到学业,不要因小失大。
还有一个大学生股民的爸爸则这样评价孩子炒股,在他看来,大学生炒股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他觉得让孩子炒炒股票也没什么不好,毕竟投资理财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让孩子早点接触也能够早点掌握本领。王先生本身也是股民,他能够体会到投资理财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他也明白炒股需要时间和金钱的积累,要不断地用时间和金钱来换取经验。所以,他支持孩子炒股,前提是不影响到正常的学业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