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业余棋王争霸赛赛场上的有趣现象——
国象娃娃成群,象棋老骥扎堆
本报记者 刘晔 宗倩倩
全国业余棋王争霸赛象棋、国际象棋的线下总决赛昨天拉开战幕,在中国棋院杭州分院的总决赛现场,偌大的大厅被分成象棋和国际象棋两部分,然而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参加象棋决赛的选手中,很大一部分是头发花白的老将,相比之下,国象的参赛者中有将近四成的选手是十来岁的娃娃。“为何国象娃娃成群,象棋‘老骥’扎堆?”有旁观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甚至有人以此推论,是不是传统的中国象棋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和普及率已经输给了外来的国际象棋?
10岁的刘雨霁参加的是国际象棋的比赛,不过她一开始学的是中国象棋,后来才转成国际象棋,因此她的话或许能够代表一部分棋童的想法。“是我妈妈让我改学国际象棋的,因为她觉得中国象棋只有中国下,但国际象棋全世界都在下,因此学国际象棋以后可能到了国外会更有用一点。”不过小姑娘也告诉记者,在她眼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都很好玩”。
面对这个问题,70岁的老将黄中发却认为太正常不过了:“你想想看,我们那个年代,有谁下国际象棋的?国际象棋是近几十年才在中国普及开来的,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当年根本就没接触过国际象棋,不会下也很正常啊。”
作为本届棋王争霸赛象棋项目裁判长,象棋大师马天越的看法与老黄有几分相似,同样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跟两个项目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关。同时他还告诉记者,杭州市之前进行了一次老年象棋比赛,比赛的优胜者可以获得棋王争霸赛象棋总决赛的外卡,昨天象棋赛场上的“老骥”们,有不少是通过外卡参赛的。
“这并不代表着中国象棋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工作做得不好。”马天越说,“国象有着国际化的优势,但中国象棋同样有着传统的优势,各有各的魅力。”马天越还告诉记者,中国棋院杭州分院一直在青少年中努力普及中国象棋,扩大中国象棋的影响力。到目前为此,中国棋院杭州分院的中国象棋共建学校有36所,而国际象棋共建学校只有20多所,从这个数据上就可以看出,中国象棋在青少年中依然有着深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