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桥的前世今生——
新江桥在宁波的地位,恐怕仅次于灵桥了。新江桥出现之前,宁波的三江口唯有一座老江桥(灵桥)独挑大梁,新江桥的命名也与之相对应。
清朝同治元年(即1862年),英国商人台弗逊在姚江上架设浮桥,当时原址在旧城墙盐仓门外关帝殿道头,也就是如今解放桥的位置;次年,迁移到江北岸桃花渡和宁波旧城墙东渡门之间。桥梁由18艘木船连排,上铺木板。
解放后,党和政府要求改建浮桥,1953年新江桥的木质浮桥改建为8孔钢梁混凝土结构浮桥,载重能力提高到了7.8吨,又能单向通行汽车,安全状况得到改善。
1970年9月,三孔钢筋混凝土空腹式双曲拱桥代替了浮桥,原新江桥出现了。不过,当时还是以“反帝桥”命名,文革后才恢复原名。
作为沟通宁波海曙区和江北区的交通要道,30多年来,新江桥见证了宁波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发展,在宁波市民心中形成了深厚的感情积淀。但受当时建设条件制约,新江桥在设计、施工和桥位选址等都有“先天缺陷”。这也导致新江桥投用后,多次遭到船只撞击,损毁严重。
1995年和1999年,新江桥两次检测都被鉴定出“桥梁技术状况呈逐年恶化”。
2006年5月,经上海同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检测,新江桥属E级危险状态,随时可能坍塌。9月11日晚9时,新江桥被紧急封桥,只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同年10月30日,市政府在广泛听取专家、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后,最终作出了“修便桥、拆老桥、建新桥”的决定。
2007年1月,为方便市民通行,一座崭新的新江桥便桥建成通车。与此同时,老桥的两头也被两道墙堵上了。同年12月,新江桥正式开始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