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新江桥,再绽新颜
它在三江口驻留153年,2006年成为E级危桥,次年折除
8年后重生,新桥今日双向通车
本报通讯员 吴培均 蔡萍 本报记者 王凯艺/文 本报记者 郭戟铠/摄
从最早的木质浮桥,到混凝土结构浮桥,再到双曲拱桥,新江桥在三江口足足驻留了153年。
2006年9月,新江桥被鉴定为被E级危桥,紧急封道。从2007年12月老桥正式被拆算起,这座百年老桥在宁波人的视线中,已经消失了8年有余。这8年,隔壁的临时便桥,承担起了连接海曙、江北两区通行要道的使命。
新江桥何时重生?8年里总有人不断问起。昨天,这个问题终于有个答案:宁波市住建委宣布:原址重建的新江桥,从今天早上9点半开始,实现双向通车。新江桥终于回到了宁波人的身边。
双向六车道,通航净宽55米
外观采用哥特式风格
新江桥算是原址重建,南起中山东路,向北跨越余姚江、止于杨善路与人民路交叉口,全长约677米,宽度为36米。
相比老桥,新桥有哪些改进?
双向六车道的设计,线形顺直,相比原桥通行能力和舒适度大幅提升,有效缓解海曙、江北连接点的交通瓶颈。
同时,考虑到安全性,新桥采用预应力混泥土T型刚性结构,承载力更高、安全性更强、养护更方便。
此外,主跨达90米,通航净宽从原桥的18米拓至55米,提高了通航的安全性。考虑到三江口区域为赶潮河道,主墩墩台和墩身采用海工混凝土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桥梁耐久性,同时加强桥梁防撞、通航引导和船舶消能等设施设计,确保通航安全和桥梁安全。
另外,新江桥在景观打造上也下足了功夫。
建设单位介绍说,桥体外装饰采用的是哥特式风格,采集陕西华山、内蒙大阴山的优质花岗岩,精心雕刻成60多种造型、5万余块的装饰石材,并全程纯手工安装到指定位置。
1000多根栏杆上的罗马柱,全部手工雕刻而成;栏杆立柱的花纹以茶花图案为主,展现出为美丽的锯齿形叶子与优雅的姿态。特别是莨苕植物藤蔓为纽带,互相交错,以叶片为点缀,穿插少量花蕾典雅而高贵。
不仅如此,桥名牌还参考了按哥特式建筑中典型的中央圆格花窗,以搭配位于桥北端的天主教堂。除了天主教堂,老外滩、和义大道乃至三江口公园等周遭景观都与桥梁有着融合和烘托。
百年老桥的重建方案
由市民投票来选择
新江桥从封道、拆除到重建的故事,宁波人应该都记忆犹新。
2010年至2012年,宁波市规划局曾提出将新江桥西移,但最终市政府常务会议明确,“新江桥按近期原址重建,远期改为步行桥”。
选址敲定了,怎么建?当时有两套桥型的设计理念,一个是“记忆的延续”,就是如今呈现的这套中西合璧的风格方案。另一个方案则主打“现代和简洁”,要建坦拱桥及钢桁架桥。
最终,市民对百年老桥的感情占了上风,通过对桥型方案进行评议、投票,“记忆的延续”作为新江桥新建的桥型方案,最终确定。
2013年7月15日,新江桥的新建工程正式开工。
自开工至今两年多,工程进度一直受外界关注。今年国庆前夕,细心的市民发现,新桥撤去围挡,露出了崭新的面目,更惊喜的是,桥梁从南到北的半幅低调地率先通车了。
今天上午9点半,桥的另半幅终于也迎来通行。
昨天,记者也联系了承建单位宁波城交公司的工程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新江桥还未进入验收阶段,现阶段所谓的通车,严格意义上讲是在进行改道。改道过程中,将继续完成桥两侧后续的引道施工,随着新江桥的全线贯通,西侧的便桥也将即刻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