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服务接地气,百姓足不出户解难题
县国土局“一乡一所”建设工作获百姓点赞
姜帆 钱江华
姜帆 钱江华
2004年,我县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在汾口、威坪等乡镇成立了6个国土中心所,这6个国土中心所的国土员负责联系各乡镇的国土工作,并集中上班,由县国土局垂直管理。在该体制下,国土中心所的自主权大了,国土员的专业素质也更加精准了。但是面对10年的高速发展,该体制也暴露出了国土员执法巡查缺位,国土中心所与乡镇之间相互扯皮等问题。这与新形势下耕地保护、违章建筑整治等以乡镇为主体的综合工作不相适应,为此,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县国土局于今年年初,开始着手推进“一乡一所”工作。
7次讨论征求意见, “一乡一所”带来三大改变
2015年1月,我县专门成立了 “一乡一所”建设领导小组, 2月起,县国土局便拿出了第一份“一乡一所”建设方案。这份方案先后经过7次建设专题会议,并多个层次的征求意见。4月22日,千岛湖镇国土资源所揭牌仪式在千岛湖镇政府举行,同时,其他22个乡镇和青溪新城国土资源所也获得了授牌。至此,我县率先在杭州地区完成了乡镇国土资源“一乡一所”建设。
改变一:
明确了国土局与乡镇对国土员的管理职责
“一乡一所”建成之后,县国土局不再对各个乡镇国土所进行垂直管理,而是主要负责国土员的招录和所长的任免,以及他们的业务指导培训。各乡镇国土所人员的考勤、考核、日常工作和组织关系等都划归所在乡(镇)政府管理。当然,为解决国土员的后顾之忧,县国土局保留了原有的6个中心所的机构,42名国土员的编制也保持不变,实行专编专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土员的工作积极性,县国土局将县财政核拨给国土员的基本工资、各类津补贴等划给各国土所所在乡(镇)政府,由乡(镇)政府负责发放,并享受所在乡镇干部们同等的福利、奖金、车贴、工会休养、休假等待遇。
改变二:
单独设所与挂牌合署办公相结合
据县国土局工作人员透露,“一乡一所”建设并不单单是在每个乡镇都设置一个国土资源所,他们还会根据乡镇的人口、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进行综合考量,以行政村15个以上、人口在1.4万以上为划分标准,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乡镇单独设立国土资源所,而其他乡镇所增设的国土资源所与乡镇相关部门合署办公。按此标准,我县单独设所的乡镇(含青溪新城)有13个,与乡镇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或经济发展办公室合署办公,增挂国土资源所牌子的乡镇有11个。同时,鉴于国土员人员编制少、年龄结构老化的实际,各乡(镇)政府也须至少安排1名工作人员到国土资源所,共同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切实达到了增强基层国土力量的效果。
改变三:
权责下放,乡镇真正担起国土资源管理主体责任
原先6个国土资源中心所,国土员全部集中上班,虽然国土员联系各乡镇,但乡镇党委政府认为国土员由国土局垂直管理,国土所才是乡镇国土资源管理的主体。在工作中,乡(镇)政府凡是涉及农民建房审批,宅基地发证,土地纠纷调处,违章建筑处置等涉土事项,都建议群众有事“找国土”。
“一乡一所”建成后,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成为乡镇国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分管领导则负直接领导责任,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违法用地处置、矿产资源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国土资源保护利用监管工作负责。而乡镇国土资源所主要承担耕地保护、农民建房管理、土地登记发证、执法监察、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土资源信访调处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等职责。同时,因法律权限,县国土局在重大国土违法案件查处过程中会积极配合乡(镇)政府履行执法监察职能,最大程度的实现“权责”统一,减少扯皮,提高工作效率。
国土服务接地气,老百姓乐了
“一乡一所”建设实施以来,我县基层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善,老百姓办事更加方便了,国土员的服务也更加接地气了,国土资源管理者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的效果。
在“一乡一所”建设推进之前,农村居民建房审批、办土地证、查资料、建房地质灾害评估、测量等都要跑到所属片区的国土中心所,然后再到县国土局咨询、查阅、办手续。家住威坪镇的吴大伯告诉笔者,去年,他家建新房时,光申请就往国土中心所跑了好几趟。而最近,邻居家建新房,镇里的国土员天天在各村跑,村民们关于一些建房条件、手续程序、所需资料在家门口就可向国土员咨询,少跑了好多冤枉路。
县国土局还提醒广大市民,目前各类国土信息资料查询只要在乡镇国土所就可实现,地灾评估、测量、办证等都可以在此代办。县国土局负责人说:“今年1—10月,我县农村宅基地发证1182宗,发证率达87%。完成审批无房户308户,危房户1015户,占全县无房、危房户总量的36%,已全面完成了今年度任务。”以前村民建房从申请到审批原先前前后后要3个月,现在基本上1个月就可办结。设施农用地审批和土地开发整理选址,也实现了随叫随到,即时审核。宅基地发证前期的验收、测绘更加及时。
机制灵活,国土员们干劲儿大了
我县是浙江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土地结构呈现“七山半水分半田”。原先全县6个中心所,仅有40名国土员,每个中心所平均要管辖4个乡镇7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国土员虽然联系乡镇,但交通不便,加上工作繁多,国土员每个星期能到乡镇去两天就很不错了,而乡镇的行政村、自然村众多,部分村庄国土员几个月也无法上去一趟。村民违法用地、违章建筑的行为就很难及时发现和制止查处。
现在,乡镇干部们每天都在各自联系的村庄巡查,人人都参与到了国土工作中来。如能及时发现,制止并查处违法用地、违章建房等情况,国土管理也就更加规范。据统计,截至10月底,我县国土信访“三来件”为84件,去年同期则多达209件,减少了近三分之二,这表明动态巡查的频率、案件查处的力度都在提高,真正实现了“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