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8版:用·文艺小侦探

文章导航

贺岁档电影里冒出一部异类

坚持“馋死你”的风格,《舌尖》从荧屏移师银幕

  还记得央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吗?这部纪录片曾经红极一时,成为很多老饕的觅食宝典。

  现在,由《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打造,北京东海麒麟文化传播公司出品的大电影《舌尖上的新年》,把过年的美食搬到了大银幕上,让人更难以抵抗美食的诱惑。

  昨天,该片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仅60秒的片花就馋得在场的美食家、媒体记者们不停地咽口水。

  据悉,《舌尖上的新年》将于明年1月7日正式上映,是东海电影集团推出的美食贺岁片。

  24地的43种美食

  三分之二是“秘食”

  《舌尖上的新年》由《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任艺术总监,沈宏非、蔡澜、陈立任美食顾问,导演、摄影、作曲、解说全部是《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

  昨天的发布会上,“舌尖”人马再度聚首。

  东海电影集团老总倪政伟告诉记者,“东海”在史诗、战争题材外,也想进行多元化探索。他与陈晓卿是二十多年的朋友,此次合作是一拍即合。《舌尖上的新年》是给吃货们献上的一部“前所未有的,满足吃货对食物的最终视觉想象”的美食大电影。

  从娴静的苏州园林,到崇山峻岭中的重庆酉阳,到传统深厚的闽南,再到黄土高原上的古老城墙,还有香港最后的村庄元朗……为找到最诱人的新年美食,《舌尖上的新年》剧组脚步遍布全国35个地点,寻访到60多种美食,拍摄了10000多分钟素材。

  最终85分钟的成片,呈现出24个地点的43种美食,三分之二的出镜美食,连最资深的饕餮之徒都未必熟悉。

  这些美食的秘密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第一次被记录,也是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

  昨日,现场放了一段60秒片花,有“螺蛳酿”、“萝卜酿”、“辣椒酿”等,展现各种过年的“酿”美食。

  一个“螺蛳酿”,就把家人烹制食物,及等待亲人归来的思念,一起“酿”了出来,画面唯美而诱人,充满人文情怀。

  舟山温岭龙游

  浙江三地美食入选

  《舌尖上的新年》出品方、“东海麒麟”老总胡震鹏表示,自己已经看过了很多遍,每次都会沉醉其中:“太美了,非常壮观,是一种全身心的享受。看着大银幕上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听着李立宏深沉的解说,还有美妙的音乐……这种新鲜特别的视听体验,不亚于我当年看3D《阿凡达》。”

  昨日,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陈晓卿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粗犷的样子让人一下子难以将他与精细的美食联系起来。

  陈晓卿对首次拍电影侃侃而言:“我在央视拍纪录片多年,一直有拍电影的梦想。这次,我们放慢了叙事节奏,让它变得更安静。在电影里,有时食物只是在一个刹那出现,然后慢慢放大。”

  他表示,自己拍电视喜欢用手持拍摄,镜头会有“呼吸”感,但拍电影时做了摒弃:“电影的银幕太大了,手持摄影会让人头晕。我们采用了最新的电影器材拍摄,是4K画质,具有超高清分辨率。还用了高速摄影和显微镜摄影,刻画出了肉眼看不到的美食瞬间的形态变化。”

  当记者问起,《舌尖上的新年》选了哪些浙江的过年美食时,陈晓卿笑着表示不能透露。

  不过,记者打听到,这次得到众多美食家青睐的,有舟山、温岭和龙游三地美食。龙游的美食,是当地特产“龙游发糕”,过年时制作、品尝发糕,在当地有“过年发”的吉祥寓意。

  《舌尖上的新年》还请来画家老树创作电影海报,昨天海报并未曝光,但老树悄悄地给记者看了一眼他存在手机中的“原画”照片——一个在绿色乡间小道上急着赶回家的游子,手中抱着一条大鱼。

用美食怀念过去的年味

  《舌尖上的中国》的走红,与这一美食节目独特的人文气质密不可分。

  “我们拍美食,也是拍一方水土一方人,美食的故事里,承载着文化、民俗等。”陈晓卿表示。

  工业化进程让多数中国人远离家乡,在外奔波忙碌,然而一旦新年的脚步临近,无论多忙多远,中国人总要赶回自己的家乡,与父母亲人围拢在一起,享受一顿美食。

  这一顿饭,以“团圆”命名,它不仅仅是饮食,更是传统绵延、亲情相连的仪式。

  “春节本质上是属于农耕时代的。要清空很长时间的肠胃,才能适应春节的大鱼大肉。如今过年的年味已越来越淡,现在大家更热衷过‘双11’,以后说不定都想不起过年是啥样了。”

  陈晓卿说,他们拍这部电影,把新年美食放在一起,就像一朵璀璨的烟花。

  其实也是用一部电影,向记忆中的年味致敬。

  本报记者 陆芳


钱江晚报 用·文艺小侦探 b0008 贺岁档电影里冒出一部异类 2015-11-20 4077625 2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