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周三上映,78岁大导演怀有一个太空梦——
集合全球的马丁叔叔一起上火星
本报特派记者 陆芳 发自北京
从《拯救大兵瑞恩》里的大兵“瑞恩”,到《谍影重重》中的特工伯恩,在全球拥有诸多粉丝的马特·达蒙新片《火星救援》,25日凌晨正式点映,这也是2015年度最后一部万众期待的好莱坞大片了。
为了中国这个大市场的票房,上个周末,主演和导演都来了北京吆喝,而记者也专程采访了78岁的电影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这是一个中等身材,表情严肃的老头,身上充满庄严的绅士风度。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记得全他的名字,但只要说起《异形》、《银翼杀手》、《末路狂花》、《角斗士》、《黑鹰坠落》、《普罗米修斯》……这些风格不同的影史佳作,都出自这位导演之手。
《火星救援》是雷德利·斯科特38年导演生涯中的又一部巅峰之作,在一向苛刻的“烂番茄”网站,电影保持着93%的新鲜度。
记者(以下简称“记”):《火星救援》充满了幽默,而你之前很多的科幻题材电影都比较黑暗,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
雷德利·斯科特(以下简称“雷”):我拍过很多充满希望的电影,像《火柴人》、《美好的一年》等。《异形》、《银翼杀手》、《普罗米修斯》的确非常黑暗。《火星救援》这个故事的乐趣在于我发现它非常幽默,我问马特·达蒙(《火星救援》主演),“你觉得这故事好笑吗?”他说,好笑啊,所以我知道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记:你心中的太空是怎么样的?
雷:我对太空的认知,第一是美不胜收、精彩、漂亮,但同时是未知的空间,而未知对人类来说会产生一些恐惧。我其实跟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简称)有过很多沟通,包括以前的一些项目。
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个冰态星球专家,他告诉我,冰态星球的地貌有200公里厚,NASA正在研发有原子钻头的机器,可以钻到最核心,探索有没有生物在里面。这些对我们来说是精彩的,也是恐怖的。这是我对太空最感兴趣的一点。
记:30年后,我们再回头看这个电影,你觉得电影当中有多少会成为现实?
雷:如果有足够的资源、资金支持的话,我相信到2025年,人类可以登陆火星。我最近在华盛顿,跟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一起,组织了一个《火星救援》放映活动。有五位真实宇航员参加了,他们中有几位一直在寻求更多的资金去太空探索。但探索太空的成本非常昂贵,我觉得唯一合理的方法是形成一个国际联盟,可以让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团队一起登陆火星,分摊成本。我相信这对整个人类很有价值,因为人类在地球上有很多教训。
记:《火星救援》里的飞船叫“赫尔墨斯”,你之前拍的电影叫《普罗米修斯》,你是不是特别喜欢古希腊神话?
雷:古希腊神话,我不是专家,只是上学的时候有一些接触。我觉得古希腊神话是非常好的故事基础,古希腊人添加了哲学层面的精神和意义。
记:从1977年开始,38年的创作生涯中,你是如何一直保持旺盛创作力?
雷:喝酒就能激发我的想象力,应该说是创新力(哈哈)。喝烈酒。我有一个老朋友,是电影《银翼杀手》的编剧,我们有半年的时间,基本上每天早上都会开会,对剧本做一些微调。他告诉我一句名言,艺术相当于是一条鲨鱼,如果它停止不动就会淹死,做电影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变化。电影商业和艺术的结合很关键,两者都需要。如果没有艺术,那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商业价值,就无法呈现。
记:那你每天是怎么工作的?
雷:第一件事就是喝酒(哈哈)。我每天要不断地做事,才能保持创新。比如说我现在在北京,一早就可以跟洛杉矶团队沟通,到中午可以跟伦敦的团队沟通。就是要不断地去做事情。如果我可以选择另外一个职业生涯,我可能会选择做网球运动员,因为我觉得他们也是在不断地运动,他们的成败都是要自己劳动,不能停止。
记:除了《银翼杀手2》外,你还有新的计划吗?
雷:有很多,包括《贤妻》、《异形人》,还有10本关于电影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