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y0005版:余杭生活

文章导航

红丰综合市场来了“微笑管家”

“微笑亭”:藏在冬天里的一股暖流

  连日的阴雨过后,真正的冬天终于在本周以一场大幅度的降温“华丽”到来。寒冷的冬天,仅仅听着窗外的风声,便会萌生出躲进被窝的睡意。然而就在这样的天气里,位于余杭区经济开发区红丰综合市场的“微笑亭”依旧风雨无阻,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微笑服务”。

  “微笑亭”服务受到市民的高度好评

  “小伙子,我今天忘带雨伞了,能不能在你这边借一把?”

  “可以的阿姨,您把联系方式留一下,到时候过来还上就可以了。”

  这是本周二早上7点在红丰综合市场发生的一幕,对话的是一位来市场买菜的陈阿姨和一位“微笑亭”的城管志愿者。陈阿姨告诉笔者,自己经常来“微笑亭”寻求帮助,志愿者们都很热心,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

  什么是“微笑亭”呢?经常去红丰综合市场买菜或者逛夜市的市民肯定知道,只要是在市场开放的时间内,找人帮忙就到“微笑亭”。每天早上5点半,一批身着制服的“贴心城管”志愿者就在市场内外进行服务了。

  “除了日常的交通疏导、应急服务外,还帮市民拎拎菜、抬一下电动车、给自行车打气等,一些老人逛累了还可以到屋子里看看视频、喝喝水。”“微笑亭”的负责人孙炳寿告诉笔者,“微笑亭”的服务工作虽然繁琐,但受到了市民的广泛欢迎,市民们满意了,大伙儿的服务热情就更高了。

  “贴心城管”成了“微笑管家”

  红丰综合市场的物美价廉吸引着周边及临平主城区的市民来此购买。不仅如此,杭州、海宁、运河等地的百姓也都慕名而来前来采购。据了解,仅在早市期间,红丰综合市场的日平均人流量就有七八千,相当于临平主城区其余三个农贸市场的总和。

  在“微笑亭”成立之前,红丰综合市场周边无照经营、机动车、电瓶车和自行车乱停乱放等问题突出,买菜、卖菜的车辆经常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出行。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理者们也在逐步寻求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让老百姓成为城市管理最坚实的后盾,甚至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城市管理的工作中来。

  2014年7月,“贴心城管”在红丰综合市场开始服务;今年5月,“微笑亭”在该市场建岗,同时这也是余杭区城管系统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微笑亭”。“微笑亭的建立,使原来的服务更加细致。” 孙炳寿告诉笔者,在“微笑亭”的设施配备上,目前配有残疾轮椅一张、监控摄像八支、打气筒两支、医药箱一个、茶水筒一个,另有其他日常用品如纸巾、环保袋、创口贴、针线包、手电筒、雨伞、宣传册、报纸等若干,尽一切努力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红丰综合市场“微笑亭”成立至今已共计服务58000余人次,收到市民的好评更是贴满了办公室展示墙的一隅。在市民中,还口口相传着城管志愿者见义勇为擒小偷、“微笑亭”队员众志成城帮助残疾车车主从侧翻的车辆中脱离等事迹。

  据了解,目前在红丰综合市场每天在岗的城管志愿者共15人,除此之外,还有来自社区、学校的志愿者们也纷纷加入到“微笑亭”的“微笑服务”中来。 葛玲燕 来利峰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余杭生活 y0005 “微笑亭”:藏在冬天里的一股暖流 2015-11-27 4082389 2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