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l0006版:临安生活

文章导航

手机流量大量流失,原来是它们在作怪

  本刊整理

  据《扬子晚报》、《南方都市报》、《华商报》报道,最近广东佛山一女子的手机被曝出3小时用掉23G流量,欠费1000多元!同时,让她疑惑的是,流量偷跑的那段时间她在上班啊!手机放在抽屉里充电,没有动过!怎么会用了那么多流量呢?

  后电信回应称,经技术人员与手机厂商工程师反复确认,异常流量是由手机终端应用软件重复下载大流量文件所致,计费不存在“偷跑流量”。

  笔者特别搜罗了一些手机偷跑流量原因,读者们需要注意。

  一、第三方恶意软件“吸费”

  值得注意的是,流量暴增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第三方软件引发的。事实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现在大家的朋友圈都有很多群,这些朋友圈也是“流量杀手”。

  2015年第三季度安卓平台新增恶意程序主要是资费消耗,占比为53.1%;其次为恶意扣费(41.5%)和隐私窃取(3.6%),这三类恶意程序占总量的98.3%,其余类型的恶意程序新增量只占到1.7%。

  资费消耗类恶意程序主要通过私下拨打电话、发短信、频繁联网等方式耗费手机用户的流量和话费;其次,网络不稳定断线、重复下载内容、软件工作不正常、应用程序或内置软件自动更新等原因也会各种跑流量。

  另外,前几天,工信部公布的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三季度工信部检测了40家手机应用商店架上软件,发现问题应用软件35款,涉及违规收集用户信息、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等问题。

  二、微信群消息大量消耗流量

  在PC上网时代有一个网络语言叫“多图杀猫”,意思是说上网的时候,由于网页里的图片太多太大,数据量突增猛增导致“猫”(调制解调器)承受不了而工作效率低下。

  用手机上网的道理是一样的,图片和视频都是消耗流量的“幕后杀手”。很多用户都表示,一天没怎么上网,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流量被消耗掉,其实就是被这些图片和视频吞噬掉了。但这些图片和视频都是从哪儿跑出来的呢?

  其实,微信朋友圈里的群消息是流量暴增的杀手。现在很多人的微信里都有朋友圈,这些朋友圈天天都有人在说话,发图片,甚至还发小视频。如果谁再发一个红包,随后会跟一大堆感谢的图片出来。试想想,如果一个人有五个群,一个群平均有50个人,一天至少会消耗30M的流量,一个月下来就将近1个G的数据量。

  通讯专家项立刚表示,他自己的手机也曾不堪重负,有一段时间,手机中微信的缓存图片和内容就达到5GB甚至更多。实在不行了,就把微信删了,全部清除,再重装一次,这样才能正常使用。

  三、新闻客户端也是流量“消耗大户”

  除了朋友圈,一些新闻客户端以及邮件客户端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高清图片和视频,都是流量杀手。所以,杜绝流量消耗最简单的办法是在非WIFI环境下,将客户端的显示方式改为省流量模式,这样打开之后就不会显示图片和视频,而只是文字。

  怎么保护手机不被软件入侵?

  那么除了期待软件自律,运营商监管,法律严打之外,用户可以怎么保护自己不被软件“非礼”?

  1.下载软件的时候,选择官方渠道、权威性较高的第三方市场;

  2.注意流量监测,老更新、老下载、老推送的软件就要多注意;

  3.设置手机流量行为,比如待机状态关掉网络连接;比如说每月设置流量封顶。

  保护流量,预防也很重要

  1.退出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时,尽量使用软件菜单中自带的“退出”选项,而不是简单的退出操作界面。

  2.定期清理后台运行程序。按照所使用智能手机的操作方法,进入任务管理器,找到已使用完毕、但仍在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强制停止该应用程序、以保证完全退出。

  3.在各类应用程序的设置里关闭数据推送和自动更新等功能,用手动更新控制,在需要查询的时候再手动更新。

  4.关闭手机邮件的自动收发功能。

  5.用户不要轻易越狱iOS终端,也不要开启安卓终端的最高权限。因为,这意味着手机“不设防”,虽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户,但更是为恶意代码的长驱直入打开了大门。

  6.在通过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方式进行移动支付、网络购物时,仔细核对相关信息,谨慎操作,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临安生活 l0006 手机流量大量流失,原来是它们在作怪 2015-11-27 钱江晚报2015-11-2700007;钱江晚报2015-11-2700009 2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