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2版:全民阅读·重点报道

谁能制造微评论的
影响力

  弹幕、微信、微博上的短小的观感,算不算是文艺评论呢?

  说它“不算”,有些说不过去,但如果要说“算”我觉得又要打个问号。这个疑问号在于,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你,抓住你。任何的观看者,在看到那个弹幕的瞬间就被吸引了,甚至将你的注意力从视频本身转移了过去。

  出于这个目的,弹幕的使用者会使用一些很“惊险”的,带有挑拨意味的词语,所以,弹幕势必带有某种片面和偏激。因为它的目的决定了它的形式。如果用特别平常的方式去讲述一件事情,是有起承转合的。而弹幕略去了这些过程,直接扣进了你的感官,让你瞬间“愣一下”——这就是我说的“惊险”状态。

  但是,不可否认,很多人都爱看这个,因为看着很过瘾。

  许多由网络作品衍生出来的作品里,大量地在使用这些东西。这些刺激虽然是片面的,但恰恰是因此而产生了足够的关注度。至于是不是准确的,并不是很重要。

  微信、微博和弹幕,其实有着巨大的区别。以我的个人体会,微信和微博,你可以自己选择什么时候看文字,什么时候看图片。如果说,作为文艺评论的方式,微信微博要好于弹幕。当然,微信与微博本身也有区别,比如受众。微信里你的受众都是熟人,而微博是不熟的人。

  我自己有这样的一种体验,比如我在某个时候发了一首诗,诗的文化含量、意境和意味其实也是属于观感性质的东西,但在朋友圈里可以说是应者寥寥,它的反响远不如我发一张我父亲的菜园或者是一碗我觉得挺好吃的米粉的图片。这意味着其实在你的朋友圈里,大家更想看到的还是更生活化的家长里短。微博的情况和微信也很像,虽然里面都是你不认识的人,但比如我发一个奥体中心的湖,一个在奥体中心旁边开店的人就会赞我,因为那张图里有他的小店。

  这种反应让我意识到,如果不是名人、明星效应,微博和微信作为文艺评论阵地的可行度和影响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只有一种可能性使得其影响非常大,那就是成为明星学者、大V。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重点报道 b0002 谁能制造微评论的
影响力
2016-05-08 12871019 2 2016年05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