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三所学校
入围第三批开发区非遗基地
本报记者 朱燕
本报记者 朱燕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几年来,我国展开了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截至目前,开发区已经公布过两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最近,开发区文海实验学校、中国计量大学以及浙江传媒学院三所学校入围第三批开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
文海实验学校在建校之初,怀着对民族艺术传承的无比痴迷和无限憧憬,组建了“江南丝竹”乐团,现在乐团拥有二胡、琵琶、古筝、柳琴、中阮、竹笛等项目。“江南丝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极具江南文化、音乐的特点。浙江是“江南丝竹”的发源地之一,“江南丝竹”在全省各地具有广泛的基础,并形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的“江南丝竹”音乐。文海实验学校的江南丝竹乐团课程是校园文化系统的载体,通过历年逐步积累与深入挖掘,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打算筹建“江南丝竹”展示馆,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形式,追溯渊源、讲述特征、弘扬传承、展望发展、阐发价值、保护传承非遗名录项目,让广大参与学生涵养性情、浸润心灵,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馆将成为文海学子了解“江南丝竹”的最好课堂
中国计量大学申报项目为“戥秤非遗传承基地”。中国计量大学是我国质检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计量特色鲜明。戥秤是1000多年前宋人发明的称量金银、贵重药物的专用精密衡器,属于中国传统微计量的典型代表。2012年,浙江泽国戥秤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计量大学依托行业特色高校平台和资源,强化内外多方合作,通过展示、交流、传习、讲座等多元方式,成为国内戥秤保护、传承、教学、展示的最重要的场所。
浙江传媒学院之前已被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确定为高校“非遗”研究基地。学校在“非遗”基地中设置了“基础理论”、“影像摄制”和“戏剧戏曲”三支研究团队,除完成三个国家级、部级课题外,还制作“非遗”申报片和相关的电视电影等进行“非遗”文化的宣传,并计划在校内开设相关课程,增进学生对“非遗”的理解,激发研究兴趣,增强“非遗”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