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杭州新闻·杭州圈

千岛湖畔追蜂人

5年跑了30万公里,从野外引回“中华蜂”200万只
为了拯救“中华蜂”和当地生态,当年的面包坊老板选择过另一种生活

  本报首席记者 鲍亚飞

  通讯员 王小晶 文/图

千岛湖畔追蜂人

5年跑了30万公里,从野外引回“中华蜂”200万只

为了拯救“中华蜂”和当地生态,当年的面包坊老板选择过另一种生活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一个在城区天天和面粉打交道的男人最后决定上山追蜂,这一追就是5年。杭州淳安有20多个乡镇,他几乎都去过。如果要做一个并不准确的统计——为了追蜂,最近5年他大概跑了30万公里。

  他寻找的蜂叫“中华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品种。在他上山追蜂前,他所在的千岛湖金峰乡几乎已经看不到“中华蜂”的身影,漫山遍野采蜜的都是“意大利蜂”。如今一群一群的野外“中华蜂”被他发现,并被选育和保护。粗粗一算,这些年,他大概找到并保护了700群“中华蜂”,约合700万只。

  城里的面包商人

  要做山间的“蜂王”

  李君竹最近10年的日子过得让很多人看不懂:从城里到乡下,从面包到野蜂,从做面包到挨家挨户去收蜜,一斤两斤三斤……

  “最开始的时候很矛盾,到底是一心一意在镇上做生意还是回到村里来。”李君竹今年45岁,2011年时他在杭州淳安千岛湖镇做面包和蛋糕,一年收入颇丰,是村民眼里的能人。在当地乡党委政府人才回归的招引和村民的期盼中,他当选为村书记。

  他来到金峰乡安上村上任不久,一件事开始让他担忧。“我记得小时候村里很多人家都养蜂,后来看到的却都是外地的放蜂人。”他说,外地人用货车装来一箱箱的蜜蜂采蜜,花期过了收蜂就走。

  再后来他知道,几乎已经消失的本地蜂种叫“中华蜂”,而外地放蜂的品种则叫“意蜂”。

  “不要说本村,周边几个村庄加起来,‘中华蜂’的数量也就几十桶,山里已经是意蜂的天下。”他知道意蜂的产量高,但只针对某一种花采蜜,若遇花就能采蜜的“中华蜂”消失了,对物种及百花授粉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2013年,在前期的技术学习和对野外“中华蜂”的摸排调查后,李君竹转让了镇上的面包蛋糕坊,他决意要扩大“中华蜂”的种群,去山间做一个“蜂王”。

  为了追蜂

  5年跑了30万公里

  想得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想要扩大蜂群,首先要找到蜂群。

  李君竹的越野车出发了。他想知道哪里有野外蜂群,哪个蜂群的品质更好,哪些蜂群适合引下山培育。

  “哪里有野蜂就往哪里去,水边、山上,到处都去。”李君竹说,他常常是一个人,准备好引蜂用的“蜂帽子”就行。如果找到蜂群,他要查看群落大小,查看蜂种的健康程度,然后判断引种可能……

  这过程中吃过的苦就不说了,曾经遭受过的危险也不是能用一两句话说得清。“‘上山入地’总可能会发生意外,一不当心就可能很危险。”他不太愿意多谈自己曾在野外遭遇的危险,但有一组数据可以印证其中的艰难:在最近5年的时间里,他的越野车跑了大概30万公里,前后共从野外引回蜂群200群,约合200万只。

  因为追蜂

  他成为低收入户的“领头蜂”

  “断断续续养了些日子,但很多技术还需要李君竹来帮忙。”徐绿生今年75岁,养蜂历史50多年,却是个“新手”。

  徐绿生在20多岁的时候开始养蜂,但到了30多岁后就外出务工了。三四年前年纪大了,不能出远门了,他就决定在家里养蜂。“养育18群蜂一年总有三四千元收入。”他说家里的蜂蜜有很大一部分都送给了亲人朋友,吃不完的才让李君竹上门收。

  像徐绿生这样的村民就是李君竹找到的最佳帮手。“一个人总是有限的,发动大家一起来才能真正壮大本地蜜蜂的族群。”于是他想到了发动村民——提供种蜂、提供技术、蜂蜜回收。

  当年开始,他陆续在金峰乡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发放种蜂796群——只要是低收入家庭都能免费领到种蜂,这些种蜂又通过育种、分箱先后变成了7000多群,淳安本地7个乡镇2000多户村民开始养“中华蜂”;送入外地的种蜂也发展成了3000余群。他俨然成为低收入户增收的“领头蜂”。

  在他的努力下

  “中华蜂”保护区终成立

  “每一次送去种蜂,我都既高兴又担忧。”李君竹说,高兴是因为种群扩大,担忧是因为外地蜂农游放意蜂。“意大利蜂翅膀振动的频率与中华蜜蜂相似,中华蜜蜂会误认为它是雄蜂。事实上意蜂在进入中华蜂巢门后会杀死中华蜂蜂王,导致其他‘中华蜂’飞走。”

  “2013年当地就曾提出过成立‘中华蜂’保护区的设想,因为有了李君竹的追蜂、试样、育种、分群,保护区才变成了可能。”金峰乡党委副书记吴新君说,李君竹是蜜蜂土专家,也是安上村的党支部书记,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消薄增收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内容之一,当地乡镇也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尝试。他说在技术、种群等条件成熟后,金峰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全乡低收入农户新发展至少一桶蜂,户均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的目标,也正是因为这种“政府引领+企业引导+农户参与”的形式,使得“中华蜂”蜂群快速扩大,并在2015年初成立了省内第一个“中华蜂”保护区,外来品种蜜蜂不得在保护区游放。

  钱报记者了解到,李君竹目前已经成立了千岛湖好清蜜蜜蜂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对接种蜂、技术,同时也对蜂蜜兜底收购,203名社员注册了“千岛金蜂”商标,他们的种蜂覆盖了淳安半数乡镇,种蜂产业吸引了新加坡、美国、印度等七个国家的专家上门考察交流。

  一个曾经的“面虫”,通过近乎痴迷的追蜂,变成了“蜂王”,多了蜂富了人。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杭州圈 a0002 千岛湖畔追蜂人 2018-06-18 钱江晚报2018-06-1800015;7565229;钱江晚报2018-06-1800014;7565232|;7565231| 2 2018年06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