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时间收到近20万善款 丈夫的手机响个不停
看到来自陌生人的鼓励,李月夜红了眼眶
《她生命最后的希望寄托在7岁女儿身上》后续
一天时间收到近20万善款 丈夫的手机响个不停
看到来自陌生人的鼓励,李月夜红了眼眶
李月夜怎么也没想到,平凡的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报纸上。她是个可怜人,从小被亲生父母遗弃。如今患上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她,将生命的最后希望寄托在7岁女儿的身上。骨髓和高额的费用,都让新昌这户农村家庭苦不堪言(详见本报6月17日3版)。
昨天李月夜看完报道后,又看到钱江晚报官方微信的评论,她红了眼眶。“原来来自陌生人的鼓励,这么感动。”她对丈夫董海勇说。
报道见报后,董海勇的手机响个不停,支付宝进账总额也已经升到六位数。大家捐助的金额不等,从几十到几百到几千。更受鼓舞的是那些备注里的话:“尽点微薄之力,加油,你们别放弃”、“祝夫人能够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
爱心还在汇聚着。幼儿园里,李月夜女儿同学的妈妈正在筹备一场义卖,小朋友拿出玩具,同学妈妈们亲手制作香袋,想通过自己的方式给李月夜一点支持。市民朱先生一早从杭州飞到广东出差,在飞机上看到报纸上的报道,拍下了照片。飞机一落地,就打电话给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尽快去医院看看李月夜,给她送点钱。无论是以公司名义,还是个人名义,他都想尽一点力。“我有一个3岁的孩子。可能身为人父人母,看不得这样的故事,总希望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能有父母陪伴。”
截至目前,董海勇总共收到将近20万的捐助了。他说真心感谢每一个捐款的人。“每个人都是我们一家人的恩人。”
究竟女儿是否能够成为捐献者,仍是这对夫妻压在心里的石头。7岁的小姑娘如今已经完成了抽血,接下来就是要等配对结果了。而这段时间,李月夜常常在手机上搜索骨髓移植的操作方法,看看对孩子会不会有影响。每次这个时候董海勇总是抢过她的手机。“我们要相信医院。”话是这么说,但是自从女儿抽完血之后,董海勇其实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他也很担心女儿身体,但又希望配对成功,女儿身体能够承受。 本报记者 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