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x0006版:萧山生活

胃,到底怎么“养”

  早餐不吃,晚上大补,零食替代正餐充饥,是很多当下年轻人的日常。久而久之,“十胃九病”,反酸、烧心、嗳气都找上门了,碰上心情不好、压力大,胃,就更难了。

  于是,“朋克养生”选手就又上线了。提起“养胃”,随口就能讲出几个“养胃食物”:白粥、小米粥、馒头……

  那么,问题来了:

  胃,到底该怎么“养”呢?

  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第一,胃,没那么容易养。首先,医学上并不存在“养胃”的明确概念。胃黏膜有强大的再生能力,但并不是可以无限使用的。一旦胃黏膜开始萎缩,胃的病变就不再可逆。任何的药物治疗、食物保养,能做到的只是减缓或避免情况继续恶化。对于这种不可逆的病变,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时看医生,而不是将希望寄于某种食物。

  第二,胃,没那么容易伤。不过也不用过于惊慌,胃十分强悍,它有多种方法可以保护自己。胃的形状很像古时用的水袋,其中,上部分负责容纳食物,中间部分负责搅拌,下部分负责输出。这些复杂的协调运动正是依靠胃的平滑肌,贴在平滑肌内侧的就是胃粘膜。胃粘膜的上皮细胞能够频繁更新,一旦被伤害,就会有大量的新细胞前来“补位”。并且,胃粘膜可以通过丰富的血流把有害物质带走,同时分泌大量粘液来保护自己。

  胃还可以通过蠕动将食物高效地运送到小肠里面,如果“察觉”到是有害的刺激性物质,胃就可以立刻刺激大脑,让人体将其吐出去。

  所以,只要胃还能够正常运作,一般都可以快速修复。

  关键问题来了,敲黑板!!!

  如何保护我们的胃?

  第一,定时定量。这是老生常谈的建议。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使胃坚持有规律的活动。每餐还应坚持食量适度,别吃太饱,也别吃太少。

  第二,温度合适。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趁热吃”是不对的。否则,过烫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引发不适甚至胃病。

  第三,细嚼慢咽,话不要多。古人说过“食不言、寝不语”,边吃边说,不仅没礼貌,还会随食物咽下更多的气体,气体越多,越容易有嗳气等消化不良的表现。

  对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维护作用。

  第四,清淡饮食,酒别多喝。高盐食物不仅增加高血压风险,也会损伤胃黏膜。偶然的损伤可以快速修复,但如果一直是高盐饮食,这种损伤就是持续性的。

  另外,“重口味”的代表——咸菜和烧烤,还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酒精含量在20°以上,每小时饮用超过100ml,就可对胃黏膜造成疯狂“攻击”。不想喝成“胃出血”“胃穿孔”,就避免饮用高浓度酒,当然,能不饮酒就最好了。

  第五,放松、放松、再放松。胃肠道是人类最大的“情绪器官”,人的消化功能会随着情绪波动而出现“情绪化”的反应。一旦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食欲降低、胃痛、胀气、口干舌燥,或者暴饮暴食等情况。

  第六,注意饮食安全。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后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的细菌,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至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

  在咱们中国家庭,大多是共同进餐,这种情况下,只要家庭成员有一个人携带病菌,他用含过了的筷子夹了盘子里的菜再夹给别人,很有可能发生传染。

  所以,千万不要口口喂食,不要亲孩子嘴巴,家庭最好采取分餐制度或使用公筷。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干净,肉类一定要做熟了再吃。

  第七,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很多药物都会对胃造成刺激,比如阿司匹林。在用药期间,要重视对胃的保护。

  防胃病最好是防未病。肠胃不适一定要及时就诊,勿把小病拖成大病。

  来源:“浙医二院国际医学中心”微信公众号


钱江晚报 萧山生活 x0006 胃,到底怎么“养” 2019-11-29 11407612 2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