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人文·晚潮

致敬“无语良师”

  世事无常,总有人被留在了旧时光里,而活着的人只能在记忆中与其相见。又到一年清明,【晚潮】在小时新闻客户端推出“记忆有你”主题征稿,倾听来自读者的思念。

  今天选登的是一组有故事的来稿。读者吴芸写《致敬“无语良师”,郭阿姨的笑永远在我们心间》,向一位阿姨表达思念与致敬之情,文章发出后,后台收到特殊的留言——来自郭阿姨的丈夫蒋遂先生。他在感谢吴芸的同时,也写了一篇他的“记忆有你”。他说,妻子郭敏琍没有丰功伟业,却在其心里留下最伟岸的身影,是他永远的情人。

  郭阿姨离开她挚爱的这个世界,已有百日之余。我与她虽交流不多,但她与其公婆“死后把遗体捐献”的义举令人心生敬意。

  郭阿姨生前是一位极其爱干净、衣着朴素大方且待人真诚之人。

  在她公婆患病多年期间,她每日去医院送饭送菜,默默陪护。奈何待她圆满送老人西归,终能好好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时,不幸得了顽疾。

  两年前,我去探望她,见她只能“坐得笔直笔直”。因为,她做了大手术,身体里装了钢板。

  我有些心疼。

  但郭阿姨说:“虽然呼吸不习惯,虽然睡觉翻身都困难,但是能活着,就是最好的!”郭阿姨与我交谈时,嘴角始终挂着一抹浅浅的笑。那是一种坦然面对生死的微笑,令我至今想起,仍似有一股暖阳照耀于心间。那日探望,郭阿姨家特别整洁的居室环境也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去年,我突然收到郭阿姨先生蒋叔发信息来询问吾父“哪里可有好的康复医院”时,我尚无察觉郭阿姨又得了很严重的病。平日,我忙于各种琐事,直至去年年底的一天晚间,我猛然看见蒋叔在其微信发布 “郭阿姨去世”的消息,震惊良久。

  我当时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

  虽然我们敬送了花圈,但从此再无机会亲眼目睹郭阿姨的音容笑貌,禁不住万千感慨一下涌上心头。

  郭阿姨的遗体捐给了高校做医学实验,郭阿姨有此之举,应是深受其公婆的影响。还记得那是2006年,题为“国学大师蒋礼鸿夫妇成为省内首对共同捐赠遗体的夫妇”的报道,给郭阿姨公婆的高洁一生画上了神圣的句号。

  蒋老先生不仅是郭阿姨的公公,还是敦煌学权威,毕生严谨治学,为人低调谦逊。蒋老先生夫人也是颇有才华的学者。他们是我父亲的忘年交,儿时,父亲常带我去拜访他们。在我印象中,蒋老先生家里不仅是满屋子堆得高高的书籍,而且还栽种了一些花草,我非常喜欢安静地待在那个充满书香与花香的地方。

  老先生和他夫人的墓地虽然只是衣冠冢,但他们留下了太多值得我们去品读和钻研的宝贵作品。

  前不久,我在蒋叔朋友圈里看见“郭阿姨的衣冠冢将于今年与她的公婆在一起”的讯息。我想,关于身后事,无论是古人的厚葬,还是今人的各种选择,能把遗体捐给医学事业之人,终究还需极大的勇气和对这世间的纯粹之爱。

  我内心默默祝福:蒋叔早日摆脱痛失爱妻的悲伤,因郭阿姨的笑容永远绽放在我们心间。

  待等疫情结束,我要去浙大校园的“无语良师”碑前(无语良师是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瞻仰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a0015 致敬“无语良师” 2020-03-30 钱江晚报2020-03-3000013;钱江晚报2020-03-3000012 2 2020年03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