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人文·晚潮

恰似你的温柔

无语良师碑

  昨晚穿过层层夜幕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无语良师碑那里回到家,微信“嘟嘟嘟”地发出几声声响。打开微信,是一个“小朋友”吴芸发来的。她发给我一篇她写的文章:《晚潮·记忆有你丨致敬“无语良师”,郭阿姨的笑永远在我们心间》。

  “郭阿姨”正是我的妻子郭敏琍。我去无语良师碑看望的正是敏琍和我父母亲蒋礼鸿、盛静霞。

  昨天正好是敏琍的百日祭。

  我家两代三位亲人的名字刻写在无语良师碑上。捐献遗体的时间分别是:父亲1995年5月9日,母亲2006年4月20日,敏琍2019年12月18日。父亲捐献遗体的时候,这种行为还不太为全社会重视,母亲那时候举行了捐献仪式,原浙江大学副校长冯培恩当时致辞:“盛静霞先生以一介书生,升华为生命的强者。”目前,捐献遗体,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敏琍和我在2017年,与浙江大学医学院签订了捐献遗体志愿书,那时正是她因浆细胞骨髓瘤做了手术以后。她一向敬奉公公婆婆为“老先生、老太太”,并且在微信朋友圈发文说:“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不成功也快乐”。

  敏琍是一个极平凡的人,就像一颗小草淹没在广阔的草原上。2006年,她获得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年度先进工作者的殊荣,却默默地把证书收藏在抽屉里。她又是一个极传统的人,吸收了我父母传承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捐献遗体既是她对公公婆婆爱的继承,也是手术后对生命进一步的理解。

  2019年初夏,敏琍患了一种格林巴利综合症,简言之就是一种周围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用了三轮药物治疗,可是她对药物不敏感,最终于2019年12月15日0点49分离我而去。

  逝世前,我试探地问她:“我把爸爸妈妈的房子(衣冠冢)修修,你去陪他们好不好?”她艰难地点点头,她明白我的意思。如果她改变主意,我不会勉强她捐献遗体。

  敏琍看似柔弱,但她骨子里流淌着军人的血脉,她的父亲是一位老兵。敏琍做事果断而坚决,同时又充满着柔情。

  41年的共同生活,她对我充满着关爱,我从不用为生活发愁,她都包了;遇到困难时也不抱怨;对长辈充满孝心,默默地伺候四位老人,养老送终;对晚辈极尽关切呵护之心;对朋友、邻里热心帮助……

  她没有丰功伟业,却在我心里留下最伟岸的身影,她是我心中永远的情人。

  100天以来,我都是在痛苦中煎熬。朋友们无不希望我走出痛苦,而我注定要在回忆中了此余生。

  前几天,浙江大学档案馆马锦娣馆长微信于我:“蒋老师好!恭喜您,又一本心血作品问世,我会好好学习拜读。看到郭老师美丽的倩影,知道您心里的痛!微信朋友圈中常看到您的思念和悲伤,总被感动、心疼得泪满眶,但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您,不敢发任何声音、文字,语言太苍白!只想说,请想想若郭老师有知,她希望您现在过得怎样?为了她,请您保重自己!”(注:作品是指蒋遂回忆录《梦萦秦望山》,本月23日出版。)

  我回答她:“我会保重的,思念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谢谢马馆长!”

  我曾打算在好朋友朱锦绣老师的纯真年代书吧举办一场“青山蝶影忆敏琍”的追思活动,可是被疫情延误。现在我准备把敏琍的生平事迹用图文的方式记录下来,每天做这工作时,是我最愉快的一刻。

  敏琍生前在微信上给自己留言:我一生照顾了四位老人,公公走后两年我妇科大手术,爸爸走后两年我胸椎大手术,死里逃生活过来了,现在半死不活的很是苦恼,老伴照顾很是贴心,老来最怕病来磨。

  老伴,谢谢你陪我走过这一程人生路,你我相识、相爱在艰难的岁月里,相互关心、照顾、搀扶。

  其实,人到最后,能支撑活下去的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钱财无数,而是心底的那份爱!

  我要把敏琍那份“爱”留在天地人间,留下她那一瓣爱的心香。

  当我终老的时候,我会在无语良师碑和她重逢,和父母亲一样,天上人间,双宿双飞。

  (写于2020年3月25日)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a0015 恰似你的温柔 2020-03-30 钱江晚报2020-03-3000015;20636235| 2 2020年03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