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美的网课 唯有用心的老师
75天1385节线上课程,金华婺城区4.4万名学生在家学习也精彩
本报记者 阮飞霞 通讯员 鲍弢
金霞老师正在录制网课。 |
没有完美的网课 唯有用心的老师
75天1385节线上课程,金华婺城区4.4万名学生在家学习也精彩
本报记者 阮飞霞 通讯员 鲍弢
夜深人静时,录课正当时
“金老师,今天的课受益匪浅,我们第一时间就收看了。”金霞是婺城区红湖路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上午8点46分,金霞收到学生家长给她发的这条微信。
家长所说的这堂课,是金霞在打磨了5次才定稿的一节区级综合实践课,学生及家长们对这堂课的肯定和喜爱,超出了她的预期。
2月28日,接到录制综合实践网课的任务后,金霞有些发愁。教书十多年的她,上课本身不是问题,难的是如何制作出一堂网络精品课,更何况这次是要上综合实践课。围绕培养学生的课外知识自定主题,一周一节,没有现成的教材,对老师而言是个挑战。
约20分钟的视频,她前后录了5遍,从晚上12时一直到凌晨3时许才完成,“一个字音没发准,或者是手机、电脑出现响声,窗外移动三轮车的小喇叭声突然传入都得重新来过”。在金霞看来,上一堂精品网课,比线下课堂花的工夫要多得多:录制、剪辑各项技能都用上,还特意借了耳麦;为了让课件中的视频更符合主题,她找了30多个视频才选定一个。
为了录好网课,环城小学数学老师周安安也花费了大量精力: “隔着屏幕,如何抓住低龄段孩子的注意力?内容必须更生动形象,语言必须更清晰简洁,素材选择必须更精益求精,而且搜集、录制、剪辑视频,制作动画这些大量的技术性工作都是平时没有的。”
金师附小二年级班主任范秋菊讲授的《生命教育》很受学生喜欢,她以番外学堂的微课形式,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以及生活中的案例,认识自然、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命的意义。
婺城区教研室主任叶一平介绍,这次婺城区提供的网课课程内容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强,且网课时长根据学生年龄制定,初中每节精品课30分钟,小学20分钟左右,适合学生网络学习。有的老师,为了录好一堂课,把家里的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手机全部拿出来,还安装了视频、音频等各种软件,录制、消杂、剪辑、合成、转化等各种方法用得得心应手。
闯过三道关,课程保质量
自2月10日“网上课堂”任务通知发出后,教师踊跃报名。婺城区教育局从全区特级教师、教坛新秀、优质课获奖者等专家和优秀教师中遴选出861名教师,按学科组建教学备课组。
每一节网课从酝酿到播出,历经层层研讨、修改、审查,有如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彩,熠熠生辉。
王春燕,现任婺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2月10日起,她便建立了语文教研组,把好审课三道关口,与100多名小学语文教师开启语文网课。
婺城区共有29所小学,每所小学建立一个5到10人的语文教研团队,作为网课教材、课件审核的第一道关口。
第二道关口,由区级语文名师团队审核,每个年级抽取一到两名语文名师,三四十名老师对学校提交的课件进行二次审核,并指导授课老师如何做出更优秀的课件。疫情期间,作为名师审核组的滕小祎常常凌晨两三点还对着电脑修改课件。
第三道关口,就是像王春燕这样的教研员进行第三次审核。三审对老师们来说,也是最严厉的一道关口,一个发音不对,一处标点符号错误,就会被打回。
青春小学语文老师龚彩萍,上的是四年级下册内容《三月桃花水》。她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一句一句地说,一段一段地剪辑,一遍一遍地回听,终于将录好的网课提交送审,想不到王春燕在审核时,心细如发,发现课件中有两个标点不对。于是,一切回炉再重造。而白龙桥小学楼正皓老师的一节网课前后改了13稿。
这种高严格的把关,既让老师们有了业务上的提升,也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
环城二小语文老师姜淑芬的网课《月是故乡明》,被家长评价为“老师授课时的情感投入之深与课堂语言之美,教学设计之有条理,配乐选择之用心,堪称经典。没有完美的网课,唯有用心的老师。”
从教十多年的金华婺城区红湖路小学语文老师金霞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寒假掌握了一门新技能——做直播。随着4月24日三年级学生的最后一节网课《蚕的一生》上完,始于2月10日的“网上课堂”将全部结束。1385节新鲜又有趣的课程,陪伴婺城区4.4万名学生过了一个充实的“漫长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