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路上的诸暨
□ 胡可先 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唐诗研究专家,兼任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副会长。
□ 胡可先 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唐诗研究专家,兼任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副会长。
唐诗之路上的诸暨
陈侃章、余文军先生《唐诗之路话诸暨——诸暨唐诗三百首》于8月出版,我有幸作为最早的读者,书写一下读后的感想。
“浙东巨邑,婺越通衢”,这是诸暨地理的恰当定位,也是诸暨文化的核心凝聚。相传禹至大越,上苗山以集诸侯,定名“诸暨”。夏帝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诸暨归属越地。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设立会稽郡,并于郡中置诸暨县。西汉至魏晋南北朝,郡县屡更,时相分合,诸暨所属,仍以会稽郡最长。唐时诸暨属越州管辖,光启三年更名“暨阳”,吴越天宝三年复为“诸暨”。历宋元明清,诸暨作为浙东巨邑,沿革有序。诸暨史事与著名人物,史籍记载不断。《越绝书》《吴越春秋》所载西施、郑旦、范蠡、文种,万古流芳。王羲之《诸暨帖》辉耀千载:“诸暨、始宁属事,自可得如教。丹阳意简而理通,属所无复逮录之烦为佳。想君不复须言谢,丹阳亦云此语君。”树立起诸暨文化的高标。诸暨为浦阳江干流所经之地,自婺州发源,向北汇入钱塘江,自古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晋谢惠连“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的诗句便是一个例证。
唐代文化繁盛,诗歌臻于巅峰,诸暨成为诗人的集中漫游之地,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关捩(liè)点。“初唐四杰”骆宾王《早发诸暨》云:“薄烟横绝巘(yǎn),轻冻涩回湍。野雾连空暗,山风入曙寒。帝城临灞涘,禹穴枕江干。”描摹诸暨山水,融景入画。诸暨人物,西施居首,唐诗吟咏,佳篇迭出。大诗人宋之问《西施浣纱篇》:“岸花羞慢脸,波月敩嚬眉。君将花月好,来比浣纱时。”大诗人王维《西施咏》:“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诗坛泰斗李白《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女诗人鱼玄机《浣纱庙》:“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诸暨古诗,迄今留下数百上千首,铸就了诸暨文化的宝库,传承了浙东诗路的文脉。
《唐诗之路话诸暨》以上中下三编的篇幅,揭示了“唐诗之路的底蕴”,奠定了“唐诗之路”的支撑,串起了“唐诗”前后的珍珠。其贡献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呈现了诸暨唐诗“一美一佛一名相,一水二山源流长”的格局。“一美”即西施,苎萝山下浣纱江畔的西施故里成为诸暨形象的地标。“一佛”即良价,良价禅师为诸暨人,初就近出家于五泄禅寺,后为唐代佛教曹洞宗的创立者。“名相”即范蠡,扶助越王句践兴越灭吴,成就大业,传说功成后乘扁舟浮于江湖。“一水”指浣江,又称越溪、浣纱江,相传为西施浣纱之地。“二山”指苎萝山和五泄山,苎萝山因“林木葱郁,苎麻丛生”而得名,古往今来与美女西施融为一体,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就是苎萝山的最佳写照。五泄山是诸暨名山,因瀑布从山巅崖壁飞流而下,折为五级,故称“五泄”,郦道元《水经注》记述甚详。唐人周镛“天分五溜寒倾北,地拥诸峰翠插西”的诗句,就是五泄山的生动再现。
二是辑录选注与诸暨密切相关的诗歌323首,反映了诸暨唐诗的总体风貌。这是诸暨诗歌最全面的辑集和最系统的整理,其中辑集魏晋南北朝诗12首,唐诗311首,举凡李白、杜甫、骆宾王、宋之问、王维、孟浩然、元稹、白居易等一流诗人尽列其中。具体诗作则按诸暨名胜名人分类编选,其中选录10首以上者就有:诸暨、五泄、浣纱石、浣江、西施、范蠡、句践、良价。而关于西施的选诗达上百首之多。这些诗歌印证了诸暨名人辈出的文化积淀和底蕴深邃的审美境界。
三是对于诸暨的重要诗人诗作诗事作出了精湛的研究。诸如《唐诗之路话诸暨》《诸暨,“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诸暨在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地位作出了准确的衡定;《骆宾王与<早发诸暨>》对骆宾王的诸暨名篇作出了细致的解读;《诗仙李白咏西施》对李白咏叹西施诗歌的意蕴作出了精当的阐发;《浙东唐诗品王维》对王维的浙东诗作作出了精确的评说;《诗坛盟主,诸暨县尉》对严维的诗坛地位作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王羲之、骆宾王、李白、王维、卢纶、刘长卿、皇甫冉、元稹等写诸暨的相关诗文作了系年系地的考证,很有见地。这样就形成了一部独具特色的诸暨诗歌史,汇入了浙东唐诗之路的殿堂。
我与陈侃章先生神交已久,盖因二十年前阅读其《苎萝西施志》,既感佩于陈先生搜罗西施事迹之全与统摄之精,又赞叹于著名学者陈桥驿先生所撰长序对西施研究高屋建瓴的评述。我们的正式交往,缘起于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的联络。去年6月,黄教授将《唐诗云集的诸暨,竟成了“浙江孤雁”》一文转发给我,我当即回复说:“陈侃章先生《唐诗云集的诸暨,竟成了‘浙江孤雁’》文章写得很有说服力,诸暨肯定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去年10月份在浙江萧山举办的有关渔浦与唐诗会议上就发表过专门论述‘浙东唐诗之路’起点渔浦的论文,以为在南朝到唐代,渔浦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留下的诗歌都很多。由渔浦经诸暨,再到婺州、永嘉是唐诗之路的重要路线。‘浙东唐诗之路’不仅仅是竺岳兵先生所说的从越州到天姥山、天台山一条,还有就是经过诸暨一条与再到明州出海的一条。这样就更全面一些。宋代以后因为浦阳江改道,渔浦潭逐渐淤泐,因此,当代学者研究唐诗之路,常常忽视诸暨这条道路。读了陈侃章先生的文章很受启发,以后也要更加宣传唐诗之路上的诸暨。谢谢黄老师提供重要文章。”
今年4月11日,陈侃章与余文军先生的这部著作即将杀青时,两位作者邀请我和浙大陶然、杨琼二位老师相与讨论,我们才正式晤面。由此了解到陈侃章先生入学于杭州大学七七级历史系,曾亲炙于黎子耀、徐规、黄时鉴、陈桥驿、徐朔方、吴熊和等先生,于传统文化研究具有深厚的根基。余文军先生与我的师弟陶然教授为同年级研究生,后来供职于浙江文艺出版社,成为积累深厚的学者型编辑。陈、余二人精诚合作,撰成该著,堪称诸暨研究之功臣,洵为唐诗之路之力作。深信此著的问世,一定会对浙江诗路文化带研究与建设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