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小时·在浙里

文章导航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为杭州公益人再送礼物
志愿者们晒出晚餐发来“花式感谢”:这是我吃过最暖最新鲜的菜

希望这份“盲盒”,抚慰公益人良善之心

  “谢谢钱江晚报和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送来的新鲜蔬菜,这是我吃过的最暖最新鲜的菜。”

  “今天晚上吃全蔬宴,感谢钱江晚报和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也感谢一直当志愿者的自己。”

  “多年献爱心被看到,新鲜的丝瓜、黄瓜、苦瓜、毛豆……吃在嘴里,觉得苦瓜都有甜蜜蜜的感觉。”

  ……

  这几天晚饭时间,多个公益组织的志愿者陆续发来了“花式感谢”。这是缘于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和钱江晚报联合举办的公益活动“春天的约定”。这次我们把心中的感谢和来自建德桂花村的露天蔬菜,一起打包送到了杭州部分志愿者的手里:谢谢你一直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温暖他人,就让我们用一份“正能量”的礼物来“回礼”,谢谢你的付出。

  收到正能量礼物的志愿者:

  有种被关注的幸福

  这些收到礼物的志愿者,分布在杭州各处。他们中有些是老公益人,有些是今年才开始志愿服务的“新人”,从事不同的服务内容,比如救援、讲解、支教、接听心理热线、核酸检测、维护秩序……

  从1997年就开始做志愿者的马翔,已经参与了25年的志愿服务。曾在西湖边维持秩序,还做过公众急救课志愿者导师、动物园讲解员……

  “我做了好多年的志愿者,第一次收到这样的感谢,觉得这顿晚饭特别幸福。”他说,参与志愿服务有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收到这份“正能量的礼物”里有“被关注”的幸福,两种幸福感不太一样。

  滴水公益的小蜜,名字很可爱,已经做了15年志愿者的她,多数志愿服务都是和救援救灾相关,去的很多地方条件都很艰苦。她说,最艰苦的一次救援活动中,帐篷外下大雨,帐篷里下小雨,“女汉子才吃得消。”

  因为在救援场地时不时要做饭,小蜜练就了一个特殊的“烧菜”技法,“有啥吃啥,怎么方便怎么来,所以我烧大杂烩是一绝。”说到这里,她的话题马上转到了这次收到的礼包,让人跟不上节奏,“我看过蔬菜包了,决定能生吃的都生吃,不能生吃的——绝对要做精致的小炒,这么新鲜的菜做大杂烩太可惜了,哈哈哈。”

  这些蔬菜礼包就像盲盒

  每份品种都不一样

  来自建德桂花村的这些蔬菜“盲盒”里有丝瓜、苦瓜、玉米,还有黄瓜、番茄、豇豆、空心菜、茄子等作为备选。

  蔬菜之所以被做成“盲盒”,说起来是无奈之举。

  “蔬菜都是村里人自己种,自己吃的,每户数量都不多,但现在要送给志愿者,这么大的量,没办法保证每份蔬菜都一模一样。”桂花村负责活动对接的何女士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所有蔬菜都是当天从田里摘来的,绝对新鲜,而且尽量挑选个头大、卖相好的,“给志愿者,肯定得选田里最好的。”

  把村里老人自己种的蔬菜直接送到城里人家,一直是桂花村党总支书记蒋益民的心愿。“感谢这次活动,让我们有了一次把菜团购到杭州主城区的尝试,怎么从农户家收菜,打包要多少人力,怎么找运输车辆,也算有了‘经验’。希望志愿者们吃了桂花村的菜,能成为我们村的‘贵人’,为我们打开团购通道,也让村里老人多一个收入来源。”

  这份礼物包装很有“内涵”

  你发现了吗

  活动起初确定要送蔬菜礼盒的时候,蒋益民书记曾经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蔬菜可以环保包装,送给志愿者。

  所以,这次活动中,我们放弃了最“便宜”的塑料袋,而是定制了便携的环保袋,期望种下一颗时刻想着“环保”的种子,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工作人员看到了活动的全程图片后,也给了一个很正向的反馈:“村民清晨摘的菜,以尽可能环保的方式运送到城里,在傍晚餐桌上成了抚慰公益人良善之心的人间烟火,像是一道彩虹,成为城与村、公益与共富之间的纽带。期望更多的好人好事好风景好特产都能被看见、被传递、被放大,有更多人都感受到公益、志愿服务与正能量的美好。”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小时·在浙里 a0007 希望这份“盲盒”,抚慰公益人良善之心 2022-07-07 24482792 2 2022年07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