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小时·人文读本

文章导航

读潘天寿

  第一次看到潘天寿的真迹还是在老家一个朋友的家中,先生三十来岁时的画,小的横条,线条简洁,笔墨老辣,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

  后来看他的印刷品,《朝日朝霞无限好》,曾经制成日历大江南北地发行过。后来从老师和朋友那里听关于他的一些故事,再后来和他的外孙朱先生有几面之交,又认识了潘先生的弟子谢伟强……潘天寿先生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变得丰富起来。

  中国画发展到上世纪初,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曾经被倾轧到边缘,在当时的新青年看来,中国画同样是旧的传统的没落的,应该列入被打倒之列。但是,泱泱大国总有其闪光的地方,有大批像潘天寿先生一样的人,守望着自己的文化,一方面坚持传统,一方面变化发展,功莫大焉!

  沉浸在大师的作品之中,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硬朗!血气方刚的那种冲击力,尽管是花草,山石,树木,总是有一种唤醒别人的力量。包括他的题字,很有一种气势。比如“雷婆头峰”,是他老家的一座小山包,我特意去过,极普通的一座小山,山不高,但屡屡出现在他的题款中。这个称谓,常常见于潘先生的画中,尤其是对“雷婆头峰”的题法,总好比是势若累卵的排列,给人以危险、高古又稳当的感觉。“雷婆头峰”几个字,宛若他作品画面中的一部分,常常令人想入非非。

  我对潘先生作品的第二感觉是高妙。潘先生的设色,章法,尤其是他对传统笔墨的应用,令人惊叹,数笔荷塘,奔放的线条,构成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艺术语言,表达了想要在纸上奔走呼号的激情。

  我对潘先生作品的第三认知是出其不意的表现形式。他笔下的松针好像是金错刀,树枝树干可比老龙鳞一般的夸张。他的指墨画,也是慓悍异常,一些石块的着色,猜测应该是用拳头的一侧横扫过去,给人以独特的震撼力!他作品中的方笔,好像书法《张迁碑》,敦敦实实地表露出旧式文人的沉着和稳重,好像一部读不透的书,让人琢磨,让人向往.。

  中国画自身的生命力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决定着它可持续发展的无限性和融纳百川的可能性。在他的作品前面,我们同样感受到了中国画可以令人振奋,令人鼓舞,令人震撼,令人惊叹不已!

  看潘天寿先生在乱石嶙峋的古松边上留影,好像一幅他自己笔下的苍鹰,犀利的眼神看着远方,寄托着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画南北交流、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期望……


钱江晚报 小时·人文读本 a0007 读潘天寿 2022-07-17 钱江晚报2022-07-1700010 2 2022年07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