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针放血,顽疾立缓
中医能救急,妙手来证明
本报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辛宣
浙中医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党支部 能跑赢死神,多救一个生命,那是很幸福的事 |
凌晨四点半,一位大伯捂着肚子跑进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急诊室,满脸痛苦地说:“医生,我打嗝打了一周了,医院都跑了三家,药吃过好几种,别人说的土方法也用了,可就是停不下来,现在打得晚上都睡不好,太折磨人了!”
值班医生了解情况后,又仔细进行了一番望闻问切,考虑为呃逆。“这是中医的一种诊断,胃气上逆后表现为喉间呃呃频频作响,多由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血亏虚而致脾胃虚弱,胃气上逆动膈。我帮你扎一下针灸应该会好。”他说着熟练地在大伯的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扎针后,打嗝频次当即减缓,过了15分钟,打嗝停止,大伯惊呼神奇,拔了针兴奋地回家。
用中医急救手段拯救垂危生命
与这位大伯有着类似不可思议经历的,还有一位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他因为剧烈头痛头晕跑到急诊,一查血压已飙至220/110mmHg。如果不紧急降压,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极高。只见值班医生先按揉患者局部耳廓使之充血,然后用碘伏棉签消毒皮肤,取糖尿病指尖采血针,刺破耳尖皮肤,挤出血5~10滴,再用无菌棉球在局部按压止血。几分钟后,血压快速降至180/75mmHg,头痛头晕的症状也得到显著缓解。
“中医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也就是说人体经络中的手足三阳经脉均联系耳部,而阳经治热病,放血可泻热。”浙中医大二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周冰之表示,中医耳针放血治疗不光可以协助顽固性高血压危象患者紧急降压,还可以用于急性高热患者的降温。
而这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中医急救手段,在浙中医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却是“家常便饭”。目前,针灸救急、中药外敷、中医正骨手法、刺络放血等中医特色急救疗法已成为急诊医学科不可或缺的急诊中医技术常规治疗。
苦练中医急救技术并不吝分享
急诊科是医护战队的先头部队,同时作为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组建单位、省区域中医应急医疗中心,浙中医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团队更是经常要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在这个团队中,党员成为了骨干力量,他们不讲条件、不畏艰苦、不惧风险,义无反顾,带头主动追踪专业前沿领域,具备全方位西医急救技能的同时,苦练中医急救技术本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危急重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成功抢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国内外患者,整个团队形成了敢吃苦、讲奉献的“硬”作风。
曾经有一位脑梗塞患者,梗塞部位在延髓,影响呼吸中枢,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挽救生命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患者后期康复,通过中医针灸辅助治疗,使用开窍醒神法,患者神志逐渐转清,一侧肢体肌力更是从0级恢复到4级,将脑梗对患者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在急诊科,病人多、压力大,很多年轻医生并不愿意长期从事急诊工作,而周冰之一干就是30年。是什么让她坚持下来?急救医学资深专家周冰之笑着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与大家并肩作战是快乐的,能跑赢‘死神’,多救一个生命是幸福的。”
作为医院急诊医学科儿科联合党支部书记,她经常会对同志们提出要求,鼓励大家不忘初心、奉献急诊。因为人生的幸福,正是源于拼搏奋斗。
2021年,浙中医大二院急诊医学科举办了全省急诊生命支持技术高级培训班,将经验毫不吝啬与同行分享,并帮助基层医院培训中西医结合急救人才,努力让中医药全程参与急诊救治,通过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给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