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小时·文化

送别艺术界的老顽童
曾宓先生

一生漫索
九十神游

  送别艺术界的老顽童

  曾宓先生

  一生漫索

  九十神游

  本报记者 章咪佳

  9月28日上午8时30分,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画院艺委会委员曾宓先生的告别仪式在杭州举行。

  “从8月因病住院到9月24日离世,整整40天的苦难,他现在终于往生净土。”女儿曾莹哽咽着感谢了大家对父亲曾宓的关心和照顾。

  曾宓先生于2022年9月24日23时30分在杭州家中去世,享年90岁。

  曾宓,号三石楼主,1933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7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得潘天寿、顾坤伯等名师亲授。1962年毕业于中国画系山水科,1984年调入浙江画院任专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政协第六、七、八、九届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宓先生的辞世,是中国艺术界的重大损失。

  “9岁的孩子”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曾宓先生撷取黄宾虹、林风眠等数家之长,不断深挖传统的精华,笔耕不辍,硕果累累,是一位高产的艺术家。

  他笔下作品的艺术风貌,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其坚实的造型能力,深厚的中西学养,高超的笔墨功底,独特的构成手法,迥异于他人,形成了鲜明的个性语言。

  作为山水画家,近年来,曾先生潜心书法创作,以书载道。其书法作品无论结构、形式或是书写内容,都让人耳目一新,既是笔墨的基本依托,又作适度的变形,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貌。

  去年春天,耄耋之年的他,还在浙江美术馆新办了一场个展“我,90后”——90岁,展出90件书法题跋作品。

  展览开幕那天,女儿曾莹女士在台上打趣“爸爸是个性急鬼……”解答了一个疑问:为什么88周岁的爸爸提前两年办90岁的大展。曾先生坐在台下微微笑。

  曾先生做这次展览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认为现在的书写作品太过于千篇一律,“好的艺术不应该重复。再好的艺术不发展、不提高,要灭亡的。”

  老先生要搞首创——古人作金石题跋,考证释文,阐述器物的身世、逸事;今人曾宓,用书法写在金石砖瓦拓片上,书写的内容,不一定和拓片上千年前的图文有直接对应。脱离了原生态环境的拓片,在曾先生书法、钤印的重组构成中得以新生。

  2021年4月初,我曾去曾宓先生画室拜访先生。

  “爸爸什么都玩,什么都会玩,古玩、爬山、打球、唱歌……一直到现在的作品,也是以玩的心态创造出来的。”曾莹说,“这就是一个9岁孩子的回家作业,看图说话;这是一片9岁的天空,如此质朴纯洁,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又肆无忌惮。”

  求变的精神

  曾宓先生说过,“我不喜欢声势闹得太大。”

  他总是悄悄地筹备,大展间歇,小展不断。

  我的前同事林梢青曾经采访过两次先生的展览——

  一次是2017年的秋天,在杭州南山路恒庐美术馆的“不足览——曾宓丁酉年书法作品展”;一次是2020年秋天,曾先生和女儿合办过一场好玩的“画字儿——曾氏父女书法合作展”。

  “谦虚与自信,曾宓的两面”,这是林梢青写在文中的感受。

  关于谦虚,曾先生曾如此作答:“以往的书画展名大都自负,所以我取不足览。”“我目睹不少卓有成就的书画家,自足于名气和影响,最终止步不前。”“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我是一个愿意倾听别人不同意见的老者。”

  关于自信,曾宓也有答案:“避誉如谤,以谤为师,我也是一个个性很强烈的人。我知道个性和风格是艺术的生命,所以我又是非常自信的。”

  林梢青还分享过曾莹女士发在朋友圈里的一段话中的摘录:

  这七十二张书法新作里,有小不盈尺的信笺,有四尺对联,也有八尺整张的行书大篇。很难想象一位84周岁的老人,在两米多长的宣纸上挥汗书写的样子,这不仅是创作,也是生命力的爆发。

  巨大的体力透支之后,父亲开始发烧,退烧后又莫名其妙地连续打嗝,整夜无法安睡。书法展开始了,没有开幕式,也很谦虚,不足览。这样的展览,不如说是一个约定,一个在桂子飘香的最好季节里,与朋友的最好约定。赏花、喝茶、看看字。聊天、问候、提意见。

  依然创造力蓬勃,依然求变。曾宓先生以一生践证,艺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钱江晚报 小时·文化 a0005 一生漫索
九十神游
2022-09-29 钱江晚报2022-09-2900012;钱江晚报2022-09-2900011;24862665;钱江晚报2022-09-2900013;钱江晚报2022-09-2900010;24862937| 2 2022年09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