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潮新闻·人文读本

许询与祗园寺

  经过两年多修缮,萧山祗园寺以全新面貌向社会重新开放。它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参观,而且也引起了史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祗园寺原名崇化寺,是由东晋大诗人许询舍宅而建的一处寺院。那么,许询为什么要舍宅建寺?祗园寺到底建于哪一年?笔者由于近年来对两晋南北朝历史和许询多有涉猎,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解答,以飨读者并求教方家。

  许询《晋书》无传,《建康实录》和《剡录》有其传。《世说新语》《续晋阳秋》《晋中兴书》《文章志》等史书都有记述。

  《建康实录》:“询字玄度,高阳人。父歸(归),以琅琊太守随中宗过江,迁会稽内史,因家于山阴。询幼冲灵,好泉石,清风朗月,举酒永怀。中宗闻而征为议郎,辞不受职,遂讬迹居永兴。肃宗连征司徒掾,不就。乃策杖披裘,隐于永兴西山,凭树构堂,萧然自致。至今此地名为萧山。遂舍永兴、山阴二宅为寺,家财珍异,悉皆是给。既成,启奏孝宗,诏曰:‘山阴旧宅为祗洹寺,永兴新居为崇化寺。’……常与沙门支遁及谢安石、王羲之等同游往来,至今皋屯呼为许玄度岩也。”《剡录》:“许询,字玄度,高阳人,有才藻,善属文。与孙兴公皆一时名流。具有负俗之谈,卒不降志。能清言,于时人士皆钦慕仰爱之。”《续晋阳秋》:“许询字玄度,高阳人,魏中领军允玄孙。总角秀惠,众称神童,长而风情简素。司徒掾辟,不就。蚤卒。”上述史书基本勾勒出许询的肖像。

  对于许询的享年,史书历来没有明确记载,本人曾有过考证。因本文涉及到许询征辟和舍宅建寺时间,故介绍如下:

  综合各种史料以及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是可以推断出许询的享年的。据《晋书·郗愔传》和《资治通鉴》,知许询卒于郗昙后,昙卒于升平五年(361)正月。据《全晋文》卷二十二王羲之:“七日告期,痛念玄度……但昨来念玄度,体中便不堪之,耶告。”《世说新语·规箴》20条:“王右军与王敬仁、许玄度并善。二人亡后,右军为论议更克。”可知许询卒于本年(361)王羲之卒前。又《世说新语·文学》38条:“许掾年少时,人以比王苟子,许大不平。时诸人士及支法师并在会稽西寺讲,王亦在焉。许意甚忿,便往西寺与王论理,共决优劣……”本条余嘉锡[笺疏]程炎震云:“法书要录载张怀瓘书断云:‘王修以升平元年(357)卒,年二十四。’则生于咸和九年(334)甲午,许询或年相若耶?”张可礼《东晋文艺系年》记许询与王修会稽西寺辩论发生在345年,时年王修12岁,许询16岁(“年少”一般指13-17岁),据此推算,许询约生于330年,卒于361年,享年32岁。

  许询舍宅建寺,隐居永兴,其目的是为了躲避朝廷征辟。综合各种史书,我们可以知道许询一生共有4次征召和举荐。除了《建康实录》,《晋中兴书》《世说新语·轻诋》也有记载。但据前面对许询享年的考证,我们发现,中宗和肃宗皇帝在位时,许询还未出生。我们再拿谢安作为征辟对象来比较一下。许询和王羲之(303-361)、谢安(320-385)、支遁(约314-366)为至亲好友,这4人中许询年龄最小。假如我们以谢安作为征辟对象,肃宗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325),谢安也只有6岁。所以,《建康实录》记载的中宗、肃宗皇帝征辟许询,肯定是后人笔误。以笔者对魏晋时期朝廷对官员的征辟条件及许询的享年看,此处征召许询的二位皇帝,实为孝宗皇帝一人。

  有学者根据史书记载,把许询的征辟时间划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司徒蔡谟辟,不起。皇帝征为议郎,不就。遂迁居永兴。第二阶段为王坦之举为吏部郎,皇帝连征司徒掾,不就。遂舍宅为寺。按照这一划分,许询从山阴迁往永兴的时间大约在349-350年。

  许询到永兴后,先居西山,然后征地筑室,约两年左右新宅落成后,皇帝连征司徒掾,于是许询“遂舍永兴、山阴二宅为寺,家财珍异,悉皆是给。既成,启奏孝宗。”孝宗下诏:“山阴旧宅为祗洹寺,永兴新居为崇化寺。”许询舍宅为寺后,携家人迁往究山(许贤乡)。不久,许询只身赴皋屯(楼塔)隐居。永和十一年(355),王羲之辞职迁居剡县金庭。许询知道后,也迁居剡县,与王羲之为邻。升平五年(361),许询和王羲之先后逝世,许询葬剡县孝嘉乡,王羲之葬剡县金庭乡。根据上述时间节点,许询舍宅建寺的时间大约在352-353年。《嘉泰(会稽志)》记载的东晋咸和六年(331)和宋沈仁衷撰写的《感应塔记》晋义熙二年(406),均有误。

  萧山祗园寺原名崇化寺。自许询舍宅而建后,几经倒塌,几度重建。据《萧山县志稿》记载,崇化寺唐会昌中废。宋建隆元年(960)重建。仁宗时期,寺内藏有仁宗皇帝的御书。治平三年(1066)英宗下诏,改赐“祗园寺”。元至正三年(1343),由寺僧道拳扩建佛殿寺广三十六亩。清咸丰十一年(1861)寺宇毀于兵火。光绪五年(1879)重建,至十六年(1890)落成,为萧山庙宇之首。1967年,寺内佛像和两座方塔、鼓楼均被毁。1987年起,当地政府对祗园寺进行逐步修缮。但由于历史原因,此次开放的“祗园寺”建筑面积仅剩3064平方米,约为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

  祗园寺自元至正三年(1343)扩建后,香火渐旺。一些沿浙东运河南下的香客,都会在西河靠岸登陆,到祗园寺烧香礼佛。明代祗园寺一度与杭州灵隐寺、净慈寺齐名。萧山县府专门在寺内设立僧会司,负责管理全县大小寺院,并作为官员练习礼仪的场所。每逢天寿圣节、正旦和冬至这三大节日,官员们都会在此进行礼仪演习。此外,祗园寺还承载着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图书馆、博物馆、救济院、消防等公共职能。附带说一句,自治平三年(1066)宋英宗将崇化寺改名祗园寺后,史书记载只见“ 祗园寺”,而非现在的“祇园寺”。

  今逢盛世,修缮后重新开放的祗园寺,除向人们展示寺院规模,陈列碑帖文物,介绍寺院沿革外,还将正殿辟为博物馆,供游客参观。相信此举不仅能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促进当地文旅事业的健康发展。


钱江晚报 潮新闻·人文读本 a0008 许询与祗园寺 2024-01-07 钱江晚报2024-01-0700007 2 2024年01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