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潮新闻·人文读本

母亲的三句“好话”

  中国式父母全心全意地爱着孩子,但却不善于表达爱、表达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我到杭州上大学时年龄偏小,又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他们是多么担忧呀,每个月月底不到,母亲就催着去镇上汇钱给我,怕我缺钱;我上大学一回到家,父亲二话不多说,就穿上高高的劳动雨靴,拎起一只木桶,去泥涂里挖蛏子抲蟹给我吃。

  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的深刻烙印却是母亲不断的唠叨声,她从来没有夸过我一句,总说我这不对那不对,这让我很自卑。我自卑,我不会使剪刀,不会划火柴,也不会自己梳头发,还爱哭,爱噘嘴,爱生气,其实那才几岁的孩子呀,那时觉得自己是个笨小孩,受了委屈只会哭,只有心里生闷气,这也形成了我性格的一部分,我不够大胆直接正面地去对待现实中的人事。大学毕业后,同小组一个男生在毕业纪念册上这样写道:你说你是大海的女儿,是海滩上长着太多仙人掌么?你远远地躲在岸上。我这同学是个诗人,留下了诗一样的语言。确实,我内心很怯弱,很无助。

  父母亲对孩子的爱如阳光雨露,滋润着茁壮成长,也如春雨润物,细微无声,没有他们的爱,我们小孩怎么长得大呢?可小时候就是觉得父母亲并没有多么爱我,特别是母亲,感觉她还是对别人家的孩子好,母亲太唠叨、太烦人了。我甚至不记得母亲对我的种种好,不记得她以后多次说起过的情景:我在新湾一个人去上学时,雨雾重重,母亲要干活不能送我到学校去,她就送我翻过第一座山,在山脚下目送我走远,一声一声喊我的名字,给我壮胆……

  现在看来,那时母亲对我的不满意、唠叨确实有点过了,这其实也是老一辈父母的通病。

  母亲一生,当着我的面,在人前说过我三句“好话”,可惜这时我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基本判断,而在懵懂小孩时是多么需要父母亲的“好话”鼓励鼓劲啊。

  大概是我大学毕业工作后,回到家,邻居们都坐一起聊天,母亲用自豪的口气跟他们说起,阿拉囡读大学回来时变得多少好看啦。又有一次,她说,阿拉囡书是多少会读啦,门口放电影也不去看的。对后一句话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我从小确实就很会读书。而对前一句话,我当时听了很震惊。上了大学,完全不同的环境,吃上从来没吃过的红烧大排、红烧狮子头,还有菜底里脊肉,养得白白胖胖,再说那时还一见钟情一厢情愿地暗恋上一个男生,真是花季少女一个。春天,那怕是田野边开出的野草花,也很美丽。但当时母亲的那句“好看”,还是让我很吃惊,从小我在妈妈心里不就是个笨小孩、丑小鸭吗?

  说我第三句“好话”时,父母亲已到风烛残年,父亲重病在床,母亲慢性病缠绵,糖尿病没控制好,她还爱喝饮料,这时连走路也困难了。那一天,我开车去乡下接病重的父亲来宁波住院就医。到了那里,我先把住院所需的各种生活用品拿到车里,再请人帮忙一起架着父亲到楼下坐进车里。这时我母亲扶着楼上的栏杆,冲着楼下的我说:“格囡是真孝顺的啦。”这语气又好像是她在说给别人听。

  那之后大概一个月不到,我亲爱的父母亲就相继离开了我们。那年农历二月,父亲种的蚕豆开花了,可我却再也找不到他们了。父母生我养我,抚我育我,顾我复我,我却再也没有喊声“爸妈”的机会了。每当回想起父亲整天忙碌的身影,回想起母亲浓雾迷蒙中声声呼唤,我禁不住泪如雨下。

  如果有来生,我还是你们那个爱哭爱噘嘴的笨笨的小孩。


钱江晚报 潮新闻·人文读本 a0008 母亲的三句“好话” 2024-01-07 钱江晚报2024-01-0700008 2 2024年01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