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簇点亮的火
□陈荣力
初冬的浙东覆卮山麓,桕树正红,银杏已落下蝴蝶一般的叶片。我们一行走进覆卮山顶的上虞区岭南乡龙山村时,看见晨霜刚化的高山茶园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最后一批秋茶。
“你们还摘秋茶?”印象当中,高山绿茶产地的覆卮山一带,通常只摘春茶。秋茶芽头老,叶片厚,且又跨季,做绿茶并无多大销路。
“我们是今年第一次摘秋茶。”陪同我们的龙山村党支部书记章柏会说,“做红茶。”
“你们还做红茶?”大家来了兴致。
“走,去我们村里的红茶工坊看看。”看得出,对这个红茶工坊,章柏会十分兴奋。
“村里能办起红茶工坊,我们真心感激一个人。”
“谁呀?”
“阮兴祥书记。”
“就是公益达人阮兴祥?”因为同在上虞,我们大都听说过他。
“对,对,就是他。今天要定一款红茶的包装,他说好也来的。”
上虞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龙山村,有1000余亩高山茶园,其中80年以上的老茶树有100多亩,80%村民靠种植茶叶为生。因为沿袭传统家庭作坊式制茶生产,茶叶卖不出好价钱,不少青叶因为没有销路还烂在了山上。“守着聚宝瓶,却富不了老百姓。”这成了龙山村村干部和村民的一块心病。
“上个春天阮兴祥书记到我们龙山村考察,得知这一情况后,他坐不住了。”章柏会正说着,一辆小车停在了我们身边。
从小车里下来的这个人,五十多岁年纪,中等壮实的个子,皮肤稍黑,走路蹬蹬有声,想来是精干踏实的人。他便是阮兴祥。
彼此介绍之后,我们一起向村里的红茶工坊走去。
红茶工坊座落在村委的院子里,深灰色的铝塑板外墙,宽敞的门窗,整洁大气。走进工坊,筛选机、揉捻机、智能发酵室、传输机、烘干机等一整套的红茶制作设备排列有序,特有气势。
“我们这套制茶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性能优良,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像智能发酵室,温度、湿度、发酵时间都自动控制,要生产淡香、浓香、果香红茶,只要揿揿电脑就可以了。”阮兴祥对这套设备的熟稔和满意溢于言表。
因为第二批秋茶尚在采摘,红茶工坊没有开工,我们就聊了起来。
“当初你是怎么想到帮助龙山村办红茶工坊的?”
“我以前做公益,几年前参加省里组织的‘千企联千村,消除经济薄弱村’活动,受到了不小的启发。”阮兴祥停了一下,“现在投身公益的爱心人士很多,但对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公益方面的支持还不是很多。我就将自己做公益的重点,放在这些项目上。像新昌澄潭镇东丁村搞旅游项目、上虞岭南乡建农产品电商超市、驿亭镇搞杨梅深加工、虞南五个山区村建造山货市场等等。”
“这个红茶工坊也是你出资建的?”
“这个红茶工坊与以前的项目比,意义不一样。”阮兴祥若有所思。
“以前我习惯于一个人去做,但力量毕竟有限,把更多社会力量调动起来,蛋糕才能越做越大。2018年,我们成立了上虞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这个协会有100多家企业会员,两年前,我们联合上虞区慈善总会成立了1亿元的‘共富同行公益基金’,我个人出资3100万元。红茶工坊就是这个基金支持的第一批项目。”
“1亿元那么多?”
“1亿元是基金额度,每年直接可用资金是500万元。通过基金来支持,有两个好处:一是资金上有个长效的保证;二是纳入基金的项目,都有严格规范的申报、评估、实施和监督机制,能确保钱用得明白,用到实处。”
我们正聊着的时候,几位村民挑着刚摘的秋茶走了进来。
“阮书记,你看看,这秋茶的青叶比春茶可肥实了。”
“你们都认识阮书记?”
“阮书记可是我们村的贵人。这一季春茶青叶的收购价有28元,比往年高了6元。以前没人要的秋茶现在也可以卖钱了,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们七嘴八舌。
“我们龙山村的茶叶为高山茶,叶汁虽厚但上市时间迟,做绿茶卖不出好价钱,是阮书记建议我们扬长避短,专门生产红茶。红茶工坊立项后,从踏看茶园、建厂房、购买自动炒茶设备到赴红茶产区考察、试制第一批红茶、设计红茶包装,阮书记每次都在场。”章柏会说着打开了微信,“你们看看,第一袋红茶下线开始,阮书记的微信朋友圈,每天都是龙山村的红茶,平时他逢人就推介。我们春季的茶都卖完了。”
“我算了一笔账,过去一年光红茶工坊,龙山的村民增收就达40万元,村里的集体经济也增加了15万元。”笑靥像泡开的茶叶一样,漾在章柏会的脸上。
送我们从红茶工坊出来时,我拉住阮兴祥问了一个问题:“你做公益,图的是什么?”
阮兴祥迟疑了一下,“也有不少人问我这个问题。说实在的,我不是老板,这笔钱对我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如果一定要说图什么?就是对人生价值的肯定。这也算是我践行的初心吧。”
阮兴祥说这话的时候,阳光正洒在他的身上,恰如一簇点亮着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