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
![]() |
“真的没票了。”这是影院窗口员工小李的口头禅。售票页面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提示740个座位早已被销售一空。
晚上10点,贵阳云岩区的越界影城IMAX未来方舟店(以下简称贵阳越界影城)依旧人头攒动。其中,有不少拖着行李来的外地观众,还有拿着手机直播的本地旅行社,实时回答平台上观众的疑问:IMAX-GT厅长什么样?电影票还抢得到吗?除了影城,我们还可以去哪里玩?
一场比演唱会还难抢的电影票,成了如今越界影城IMAX-GT厅最贴切的评价。
在值班经理张凌峰的记忆里,上一次IMAX-GT厅有这么多观众还是《阿凡达2》的时候,每场大概150人次:“当时也有很多外地影迷来打卡我们这块银幕。”
2017年10月正式开业的贵阳越界影城,曾拥有“首个VIP头等舱影厅”“首个全按摩座椅影厅”“首个专业儿童影厅”“首个EX-4D影厅”等4个“贵州首个”的影厅称谓。其中,9号双激光IMAX-GT厅更因为32.16米的银幕宽度位居亚洲第一。
远超普通影厅的画面亮度、清晰度,120度可视角度,12.1声道环绕音响系统……“这是我第一次进入这么大的IMAX影厅。”2023年7月,在影城举行《封神1》映后见面会时,导演乌尔善曾感慨道。
但由于周边设施配套不齐全等原因,贵阳越界影城仅仅活跃于少数影迷之间,并不被大众所熟知。
直到今年《哪吒2》来了,一直空荡荡的IMAX-GT厅才第一次被740名观众填满。“饺子导演之前说,电影里人物的绒毛都做得特别清楚。我之前没看出来,但在这个IMAX影厅,哪吒和敖丙仿佛在我眼前,‘穿心咒’的每根针都能看得仔仔细细,可以发现很多之前没有看到的细节。”小顾是从湖北赶过来的,3刷电影的他提前一周就抢到了电影票。
来自福建的陈先生坐了8小时高铁来到贵阳,“抢的时候犹豫了一下位置,周末的票就没了,只抢到周一最晚一场的中间排。”陈先生说。
贵阳越界影城区域经理冯志鹏说,2月14日之后,影厅观众便持续增长,大部分为外地观众,尤其是周末,占了总观影人数的50%以上。
这几天,IMAX-GT厅单日共接待近4000名观众,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在观众的强烈呼声下,影院紧急从外省调配人手,并从3月1日起把5场排片增加至6场,但依旧开票即售罄。
贵阳本地观众惊喜地发现,记忆中那个“上厕所都得摸黑”的影城忽然焕然一新,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则对影城各式服务都感觉不错,比如临时的行李寄存处、多处张贴的停车场指引。
自驾或用公共交通来的外地观众,都得到了当地志愿者的协助和引导。志愿者队长尚靖说,由于接待量大,志愿者还分成了早、晚两班。
变化最大的是影城外立面,从2月19日开始,影院联动物业,连夜清洗外墙、增加绿化、铺设地砖……下一步还将计划修缮外立面的灯带。
“除了看电影,还希望周边有丰富的休闲活动和餐饮配套。”此前,曾有观众建议道。
现在,影院楼下的方舟生活市集重新恢复了生机,贵州辣卤、炸洋芋、糯米饭等各类小吃摊位满满当当。有的摊主每天可以卖出一两千份卤味。
为方便外地观众,当地文旅部门还做了份“攻略”,标注了周边吃喝玩乐的相关线路。贵阳市云岩区文旅局工作人员透露:“线路上的商家,都是免费的宣传。”
影城走红的这段时间,周边的酒店搜索量同比增长超3倍,电影院附近美食的搜索量环比春节前一周增长376%。
手持票根,观众不仅可以享受到部分酒店门市价8折的优惠,还能在KTV等休闲场所享受到果篮及小吃等赠送服务。
“我们的入住率提高了40%,还特别开了观影+住宿的套餐,住店可享受两张imax厅的观影券,在服务台预定观影场次和座位。”缤纷花园酒店总经理查凌说。
《哪吒2》官方宣布,密钥延期至3月30日。但在那之后呢?贵阳越界影城能否热度依旧?近年来依托村超、村BA等等频频出圈的贵州,如何借梯登高让走红变成长红?
2月25日,在贵阳越界影城一楼门口,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看到,“舞乐蝉歌”乐团的十位侗族姑娘吟唱出《哪吒2》片头曲里的“侗族大歌”时,观众们纷纷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瞬间,并快速上传到社交媒体——这是电影里原版标配的BGM,出现在宝莲盛开、敖闰出场的时候。
2024年,《哪吒2》音乐制片人杨芮联系上侗族姑娘杨想妮,邀请她所在的乐团为《哪吒2》配乐。这次能和家乡的影院合作,她也很兴奋:“欢迎更多的游客来我们贵州,可以来看哪吒,也可以来三宝侗寨,听侗歌,看村超。”
杨想妮的家乡三宝侗寨,是爆火出圈的“村超”发源地,现在又披上了一层《哪吒2》原配BGM的色彩。
“以往贵州给人的印象是比较质朴,神秘的古村落 和自然风光,从村超、村BA再到如今的贵阳越界影城,往往会给人们‘时空错乱’的疑问:如何在偏远的古村落 举办大家瞩目的现代体育赛事?亚洲最宽的IMAX-GT银幕为什么在贵州,而不是北上广这些大城市?”贵州文旅这样的爆火,在浙江大学未来影像实验室副主任、哲学学院教授林玮看来,恰恰踩中了互联网所强调的“反差感”。
随着旅游市场的更新升级,人们逐渐从“去哪儿玩”变成“玩什么”“怎么玩”。如何利用“反差感”的互联网思维让城市“出圈”,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打卡消费,成了各地文旅发力的重点。
比如结合《黑神话:悟空》,山西文旅将中式古建筑变成年轻人的“二次元打卡地”,让其秒变“天命人”的沉浸式战场;靠“冰火两重天”的硬核养生,江西文旅将小众冷门的明月山景区变为“山顶滑雪场玩极限,山下温泉泡枸杞”的顶流爆款;让古人说起脱口秀,通过出题与游客互动,陕西文旅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大唐不夜城与“房玄龄”“杜如晦”比拼讲冷笑话……
热点出圈后,如何让“流量”变“留量”?光靠一场电影、一家影院,远远不够。
以庐山脚下的电影院持续40年放映《庐山恋》,从而成为游客打卡地为例,林玮支了招:“是否可以邀请《哪吒1》《哪吒2》等电影常驻?另外,《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流浪地球1》……贵州独特的地域景观和在地文化也给电影创作者一些超现实的灵感,非常适合为科幻题材提供场景。比如《我和我的家乡》中最科幻的单元《天上掉下UFO》取景自贵州黔东南的西江苗寨,未来贵州也可以朝着科技感、科幻感方向继续深挖,深耕文化+科技,吸引留住更多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