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小哥码”已接入1300多个小区
有骑手却在个别小区遇到烦心事——
重复扫码费时
小哥有码难行
市场监管局:正联合多部门促进其推广
本报记者 盛锐 文/摄
![]() |
“我被保安拦下好几次了。”骑手代星(化名)在杭州钱塘区义蓬街道送外卖近三年。最近,他几次去配送范围内的江与城小区,总是会和保安发生争执,多是因为他扫了“小哥码”后,保安仍要求他扫物业提供的“访客二维码”,原因是“你的这个码不是本小区的”。
代星向本报“记者帮”发来求助:“明明我有‘小哥码’,为何还要重复扫?”
为此,记者来到这个小区。小区东门入口处,蓝色背景的“访客登记码”、白色背景的“小哥友好小区”标识以及“小哥码”张贴在小区大门两边。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很多小哥没有提前申领“小哥码”,门岗解释不清楚,所以要求通过“访客登记码”记录。
“现在,物业已经明确了管理流程,优先扫‘小哥码’,没有注册的小哥才会建议扫访客码。”义蓬街道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后续会加强对“小哥码”的宣介,建议各小区增强对门岗人员的培训。
其实,被“小哥码”困扰的外卖骑手不少。据不完全统计,从2024年8月至今年2月底,“0571-12345杭州市长热线”和本报“记者帮”栏目收到相关投诉有46条,多为“出示‘小哥码’,依旧被小区保安拦阻”“‘小哥码’知晓率低”等情况。外卖员黄先(化名)表示自己也遭遇类似问题:“滨江不少小区都贴出了‘小哥码’,但小区执行标准不太一样,有的让进、有的不让进。”
随后,记者在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滨河广场等市中心区域采访了近十位外卖员,大部分人表示不知晓“小哥码”及其作用。在周边绿洲花园、武林壹号、文晖苑等小区的走访中,记者发现,除了武林壹号,其他小区都未在门口张贴“小哥码”,但基本不阻拦外卖员。
“小哥码”是2024年7月杭州正式推出骑手服务应用平台,让外卖员拥有个人专属的电子通行证。作为建设小哥友好城市的项目之一,它不仅是为了方便每日需进入不同小区的外卖员,节约时间成本,更是一个小哥服务平台。
“作为推出不久的新事物,我们正联合市委社工部、市住建局等多部门多措并举,积极促进‘小哥码’的落地和推广。”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哥码”已接入1300余小区、200多个园区,有近29000名小哥登记。他也表示,不少小区尤其是老小区对外卖员放开门禁,“这样的小区不会强制要求接入‘小哥码’”。
针对小哥们的投诉,这位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和杭州的主流物业接洽,进一步推动‘小哥码’落地。”未来,“小哥码”还将推出更多利于外卖群体权益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