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潮新闻·评论

文章导航

48张免费床位
是城市给青春的温暖

  在杭州,一家名为“拣枝而栖”的青年旅舍悄然间成了无数年轻求职者的“第一站”。这家青旅发起“撑伞计划公益行动”,以每天48个免费床位为切口,为刚毕业的年轻人提供过渡期的落脚点,自2024年10月推出以来已帮助数千名全日制高校毕业生。

  当下,就业竞争激烈、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常常感到迷茫与压力。“撑伞计划”用一张床位、一晚安眠,为他们的心灵注入力量。它实实在在地缓解了年轻人的物质压力,构建起一个充满互助与希望的临时社区,折射出一座城市对年轻人的包容与期待。

  “拣枝而栖”的创始人西蒙坦言,撑伞计划的推出,是受到了政府“青荷驿站”的启发,他意识到住宿行业也能成为传递善意的载体。这种“政府引导,民间响应”的模式,彰显了城市治理中社会力量的活力。在这个青旅,从一把共享吉他到雨天的一杯糖水,这些暖心细节编织成“陌生人社会”中难得的情感网络,让年轻人在异乡有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慰藉。

  对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拣枝而栖”不只是一个临时住所,更像是一所社会化大学。住客们来自不同行业,电商从业者、剧场演员、创业者在此发生思想碰撞。这种基于平等交流的成长路径,比传统职业培训更具渗透力。因为在这里,大家都怀揣着一颗真诚的心,“帮助别人,就像帮助曾经的自己”,这种质朴的信念在住客之间传递。

  当代年轻人常被贴上“社恐”“原子化”标签,但“撑伞计划”证明,他们对联结和拥抱的渴望从未消失。当住客们围坐玩狼人杀、在钢琴旁即兴弹唱时,孤独感悄然化解。青旅的开放式大堂、共享娱乐设施和活动组织,主动创造社交契机,让年轻人从虚拟世界回归现实互动,重新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

  “撑伞计划”的价值不仅在于帮扶个体,更在于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公益范式:以轻量级、低门槛的介入方式,激活社会自身的互助能量。它没有英雄史诗,却有无数微光汇聚的温暖,这提示我们,公益未必需要宏大叙事,细微之处的善意同样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从“青荷驿站”到“拣枝而栖”,从官方行动到民间响应,杭州编就的这张公益生态之网,让人看到了更强大、更坚韧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家青旅,48张免费床位,一群年轻人的相遇。“拣枝而栖”用行动证明: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不仅在于产业和政策,更在于它是否愿意为漂泊青春撑一把伞。或许这把伞遮不住所有的风雨,却足以让年轻人抬头时看见前路的微光。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潮新闻·评论 a0016 48张免费床位
是城市给青春的温暖
2025-03-07 钱江晚报2025-03-0700011 2 2025年03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