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潮新闻·读城记

文章导航

49年后,他和她终于拍了婚纱照

往那一站,就是爱情

王文忠和老伴拍婚纱照 环南街道供图
王文忠和老伴的新婚照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老一辈的婚姻,也许没有鲜花,也没有钻戒,有的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爬上额头的皱纹就是爱情的见证。

  近日,在舟山定海区环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身着亮丽的婚纱礼服,在镜头前圆了一份迟来的浪漫。

  “来,叔叔阿姨靠近一点,笑一笑!”在摄影师的提示下,78岁的王文忠老人笑得合不拢嘴,目不转睛地盯着换上红色旗袍的老伴。

  “我们明年就到金婚50周年了,没想到这个年纪还有机会像年轻人一样拍婚纱照。”王文忠说。

  王文忠仿佛闪回40多年前那段新婚燕尔的日子。和老伴的相识相知相爱经历,王文忠记忆犹新。

  王文忠是舟山定海人。上世纪70年代初,响应国家号召,他和同学北上黑龙江加入了当地的生产建设兵团,在中间人的撮合下结识了小5岁的郭颖。

  一个踏实上进,一个秀外慧中,1976年的国庆节,两人在团里喜结良缘。

  “那时候没有什么条件,连结婚证上都没照片,总感到是个缺憾。”王文忠回忆说。

  隔年,小两口趁着假期一路南下,从北京一路玩到上海,最后回到王文忠老家定海。两人找了一家照相馆,留下了一张保存至今的新婚照。“当时我爱人穿的外套是花棉袄罩衫,里面还有骆驼毛棉袄,我穿的是中山装,都是在上海买的。那是我们那辈年轻时最帅最美的服装。”

  这次组织免费拍摄婚纱照活动,王老第一时间报了名,还在现场给老伴挑了最适合本命年穿的红色婚服。“她一开始有点不好意思,我说老夫老妻了,就当提前给金婚留纪念,她就答应了。”

  老伴腼腆,但平日里王老没少带着她旅游拍照,连微信头像都是两人在朱家尖游玩的照片。

  “照片拍出来还没有修好发给我们,但社区工作人员拍下了现场的情况。”老人赶忙把现场照片传给了远在澳大利亚的女儿和亲朋好友。

  所有人都发来感叹:往那一站就是爱情的模样!

  “在我们父母那代人结婚的时候,拍的结婚照都很简朴,黑白照片,没有现在这样的复杂布景和光影效果,也没有多样化的服装选择。”定海区环南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今后,该街道将常态化开展此类公益活动,让辖区中老年居民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张婚纱照,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本报记者 邹宸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潮新闻·读城记 a0007 往那一站,就是爱情 2025-03-19 钱江晚报2025-03-1900012;钱江晚报2025-03-1900008;钱江晚报2025-03-1900019 2 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