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0版:潮新闻·财经

文章导航

对话灵伴科技创始人祝铭明:

打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在AR眼镜里看见未来

视觉中国供图

  “我自己的发言,就在我的这个眼镜里。”

  一个月前,杭州灵伴科技(Rokid)创始人祝铭明戴着自家AR眼镜,向外界宣告:“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将被打破。”这场演讲在全网刷屏,让Rokid Glasses火爆出圈。

  有人称这是 “中国AR的高光时刻”,但也有人质疑,在“参数神话”背后,是否只是一场营销狂欢?更多人想知道,未来,如果人人都戴AR眼镜,我们手里的手机会成为“古董”吗?

  近日,我们与祝铭明面对面,揭开爆款背后的野心与答案。

爆火之后

信心与压力并存

  谈及近期的爆火,祝铭明表示自己没什么改变,“我不太在意外界的评价,因为我们要专注做产品,要忙的事情太多了。”

  当然,爆火的背后也给了他对产品的信心,“市场的接受程度如何,这次传播就是一块试金石。至少可以看出,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和用户对这个产品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与认同感,所以才会有这么大的传播量。”他告诉本报记者,曾有人给他带话,只要能拿到第一批货,愿意出双倍甚至几倍的价钱。

  他知道,这次突然爆火,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超出了用户的期望,“原来AR眼镜已经能做到这种程度了。”但传播越广,如果产品质量不佳,负面评价就会反噬品牌,“这无形中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祝铭明透露,Rokid Glasses预计在二季度正式推向市场。“现阶段,从内部评估来看,Rokid Glasses大概只能打60分,真的要推向市场时,通常要达到90分。我希望产品呈现在大家眼前时,能让大家竖起大拇指。”在祝铭明看来,新消费品要创造出让人惊叹的 “哇时刻”(Wow Moment)很难,细节决定成败。他说,在公司里,他有两个角色。一个是 “麻烦制造者”,另一个是产品的 “看门人”。他会在大家进入舒适区时,给他们提出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当然没有完美的产品,但至少等大家拿到手上时,会觉得惊艳。”

  在他眼中,眼镜产品的最大难点在于,要在极为有限的空间里实现所有功能,就像“螺蛳壳里做道场”,要把所有东西都缩小。他透露,灵伴在西溪湿地有个“秘密”的实验室,那是一个硬件产品设计中心。之所以要“秘密”,主要是保证设计研发部门的工作不被打扰。“Rokid是一家很有意思的公司,大家能看到的产品通常已经落后两代了。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在研发第三代产品。可以理解为,我们是生产一代、设计一代、研发一代,三代产品同时推进。”

AR眼镜会取代手机

还是改变手机的使用方式

  那么,未来AR眼镜会取代手机吗?

  祝铭明的观点是,让手机彻底消失不太现实,但眼镜会改变手机的使用方式。

  在他看来,不久的将来,或许手机不需要频繁拿出来,它可能放在身边、包里、车里或者办公室,主要承担计算或通信功能。“如果从交互频率和使用时长来看,我认为AR眼镜会超过手机。至于什么时候能实现取代,我之前和王坚院士讨论过,我说5年到10年,王坚院士说20年。其实,仔细看前提条件,会发现我们的观点并不矛盾。王院士说的20年,是指最终理想状态下的产品。”

  “我觉得人生就像打怪升级,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目标。”爆火的背后,也藏着一位青年对梦想的执着与狂热。

  2012年,祝铭明还在阿里工作,谷歌发布首款AR眼镜时,大多数人只把它当作一个炫酷的玩具,而他却从中看到了信息交互方式的革命。两年后,阿里即将上市,他手头上的期权价值不菲,但祝铭明却做了一个看似疯狂的决定——辞职创业。

  财富自由之后为什么还要创业?

  祝铭明表示,自己对财富的理解可能与大多数人不太一样,“我一直认为财富意味着责任。”他说,自己没有什么高档消费,“我的助理跟我说,我一个月的吃喝拉撒开销也就几千块钱。我身上最贵的可能就是鞋子,也就一两百块钱一双,平时穿的大多是公司的卫衣或者T恤。这就是我对自己生活的理解。”所以,相对于财富,心怀责任才会让人心更踏实。

  回到现阶段,祝铭明坦言,Rokid能走到现在,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整个产业链,能坚持做下来的上下游基本上都在中国,“海外的人还要跑到中国来,我们只要顺手一划拉,(把事做成)这个是自然发生的。”

提交申请后8分钟后补助到账

科技独角兽这样“投喂”

  如今,当年那个被同事们视为天方夜谭的想法已经成为现实。从一张粗糙的设计图,到估值10亿美元的科技独角兽,祝铭明越来越接近他的疯狂梦想。

  祝铭明说,自己非常感谢杭州政府。“在杭州,你能安心做事,不被打扰,该有的福利也不会落下,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他说自己很喜欢杭州政府部门的做事方式——提交申请后八分钟,补助就到账了。“但你知道领导跟我说了什么吗?他说:‘我们做的还不够,还要你们来申请。其实理论上,当系统判定你们符合资格,就应自动把钱打到账上,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通知你们查收。’余杭区政府真的在推进这件事,我非常期待。”

  “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正在这里写代码、做产品,突然收到通知,告诉你符合的补助已经到账。”在祝铭明看来,这不仅体现了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背后需要打造一整套评估系统和数字化能力才能实现,靠人力是无法做到的。这也说明政府对自身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潮新闻·财经 a0010 打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在AR眼镜里看见未来
2025-03-19 钱江晚报2025-03-1900014;27372418;钱江晚报2025-03-1900016;钱江晚报2025-03-1900017;27372420|;27372853| 2 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