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潮新闻·读城记

文章导航

清明将至,向浙江5793位器官捐献者表达崇高敬意

致敬!以生命点亮他人希望的您

6位遗体捐献者入葬“生命礼敬”园 主办方供图

  致

  敬!

清明将至,向浙江5793位器官捐献者表达崇高敬意

以生命点亮他人希望的您

  “老头子,我们来看看你。”

  3月22日上午,年逾古稀的何新骅和女儿,拂过镌刻着自己爱人名字“丁从富”的石碑,并献上了鲜花,满是怀念。

  3个月前,丁从富因病去世,家属遵照他的意愿,捐献了眼角膜以及遗体。

  “其实一开始是我先签的字。”老两口都是工人,早在1995年,何新骅老人就登记了遗体捐献,退休后也成为了遗体捐献志愿者,“我本身是有一点肢体残疾,深受社会的关怀和帮助,就想着自己这副‘残躯’也能在身后帮助更多的人。”

  当天,“生命·希望”——2025年浙江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杭州钱江陵园的浙江省红十字“生命礼敬”园纪念广场举行。

  尊重父母的选择

  用特别的方式为人生谢幕

  活动伊始,全体人员静默致敬,以无声的方式表达对捐献者们最崇高的敬意,并向捐献者纪念碑敬献花篮。纪念碑上,和丁从富老人刻在一起的还有5792个名字,他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谢幕。

  活动现场,还为6位遗体捐献者举行了“荣耀回家”仪式。这其中就包括吴剑琴的父母——吴福泉、钱梅华。

  2016年至2017年间,母亲和父亲相隔4个多月先后离世,给吴剑琴带去了巨大心理创伤,时隔七八年谈起来,她很快红了眼眶,“母亲的哀痛还没缓过来,父亲又走了。”

  “他们俩签了遗体捐献十多年之后,才告诉我们。”其实一开始,出于传统的思想,吴剑琴不是很能接受,但是在父母的开导和讲解之下,她也尊重他们的选择,“我父母曾经说过,尽管死亡是一个人自然生命的结束,但遗体捐献能让社会生命永存。”

  肝移植让他重生

  如今用公益回报社会

  看着献花的人群,汪海涛久久矗立、深深鞠躬,“很感谢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10年前,40岁出头的汪海涛被确诊急性肝衰竭。如果没有肝移植,他的生命仅剩48小时不到。

  “我很幸运,遇上了一个匹配的肝源。”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汪海涛的内心一直有着深深的感激。

  曾经的汪海涛,每天忙于工作,而现在更多的时间他选择走出去、做公益,“我自己也成立了一个帮助全国肝移植困难家庭的公益组织,目前已经帮助了300多个孩子。”

  汪海涛自己也签署了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在他的带动下,身边的朋友、亲属、志愿者也选择加入进来,“在石碑上,就有一位我帮助过的孩子的爸爸。”

  新闻+

  截至2025年2月底,全省累计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登记人数超过36.4万人,实现人体器官捐献2760例,遗体捐献1735例,眼组织捐献3093例,脑组织捐献501例,硬脑膜捐献44例。全省各地已建成褒扬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的“生命礼赞”场所44处,并为捐献者提供生态安葬服务。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潮新闻·读城记 a0004 致敬!以生命点亮他人希望的您 2025-03-24 钱江晚报2025-03-2400007;钱江晚报2025-03-2400008;27381475;钱江晚报2025-03-2400010;钱江晚报2025-03-2400011;钱江晚报2025-03-2400012 2 2025年03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