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潮新闻·财经

文章导航

“健康中国,要从乡村做起”

小小的山村大梦想
在山野中落地成长

何家村市集
钟晓晓

  杭州的何家村,在层叠的茶山之间,有个身影脚步轻快,爬上山头,目光漫游在茶园和水库。

  常年晒在太阳下,她皮肤显得深色,短发已花白,不涂脂粉,穿连帽衫,平底鞋上沾着泥,这幅模样,和当地村民看不出区别。

  3月,新茶开采的前一天,正午时分,记者在茶园见到了钟晓晓,杭州市西湖区小小生命健康基金会的创始人。

  “何家村对我而言,是心中的一个梦。”这是她在村里做公益的第四年,放下了诸多头衔身份,她回归了最熟悉的山野,做回一个农民。

心中的美好山村 从健康做起

  春天的茶山,冒出鲜绿的新芽,摊铺沿着山路开张,铁锅炒出茶叶香,人们围炉饮茶,山下停满了车。

  当初来何家村,是另一番景象。那时的她暗暗惊诧,这般好山好水,正是她心中向往的山村,怎么没发展起来?

  初来乍到,她是为了一件小事。2022年,身为杭州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她想给孤独症孩子找个活动地,到山里放松心情,把小小生命健康基金会落户在村里。

  何家村集体经济弱,闲置房屋也多,村委书记跟她说,老年食堂一直没办起来,能不能帮忙办一办?那时,正好国家提出关爱农村“一老一小”,她答应下来,又提出大胆的想法:村里70岁以上老人来吃饭,全免费。

  大家觉得不可思议,有人说这打破了村和村之间的平衡,有人觉得这纯属作秀。谁做慈善愿意劳心劳力,埋头钻进山村里?村民们也不大相信。

  这种“傻事”,钟晓晓偏要用心做。当年9月9日,她把大食堂办起来了,村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全免费,也欢迎村民和游客来,村民有八五折优惠,还有15元吃饱、25元吃好,很多村民都不烧饭了。

  来了何家村,她每天扎根在村里。经常出现在食堂,不是在饭厅,就是后厨。戴着帽子口罩,她亲自检查食材,仔细翻台账。村里有独居老人,行动不便,她还专门出资,做上门送餐服务。

  其实,她心里还藏着一个理想。

  近年来,老年人群体中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发病率在上升,人们对健康管理也愈发重视。钟晓晓一直关注健康中国行动,何家村大食堂,给了她契机。

  她请来省里的名医、营养师,给老人做体检,制定专门的食谱,三餐荤素搭配。“我想做一个尝试,用3到5年的努力,给老人做健康管理,管好他们嘴巴和生活方式,五年后,再来看看这些老人,健康是不是有改善。”她说。

接地气的她 是个懂市场的老板

  她喜欢在村里“游荡”,熟悉这里每一个人。村民们很淳朴,想不到其他称呼,喊她“老板”。她也不介意,笑着唠几句家常,竖个大拇指,“你家店面越来越漂亮了。”转头又问下一家摊主,“今天能炒几斤茶?”

  没架子,接地气,这是村民眼中的她。

  村里呆得越久,她脑袋里的想法也越多,“这片好山好水,是有潜力的。”

  她又搞起乡村建设,想把产业做起来,带动乡村共富。她和村里合办了乡村发展公司,亲自做规划。

  集市刚做起来时,坎坷不少。商贩用三轮车、后备厢卖小吃零食,留下一地垃圾,还挡了茶农的生意,双方闹起矛盾,有打架的,甚至泼粪的。

  钟晓晓就去调解,劝大家互相帮衬,游人多了,对各家生意都好。遇到蛮不讲理的人,她就很硬气地拍桌子,跟人“吵架”讲道理。

  私底下,她默默做了很多事。找人铺设水电,提供极低租金的市集摊位,为年轻人搭建创业平台。来这里的创业者,有人卖咖啡,也有人专注文创,甚至做成了网红店。

  活下来、有钱赚了,钟晓晓又鼓励他们,留在这里长期发展,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升级环境、打造品牌。

  青山碧水的魅力,很快开始显现。城里人蜂拥赶来,她又开辟了几块场地,搞骑行、摄影、掼蛋等比赛,还有生活季、文体节、宠物派对等,都很火爆。

  对于农村,钟晓晓有太多理解。她不想照抄其他村,想要更长远的发展模式。“农村需要既懂老百姓,又懂市场经济发展的人。”

  她的朋友圈定位,常年都在何家村。有时,她凌晨还在发九宫格照,晒村里的风景和活动,为一草一木卖力吆喝。

  如今打开小红书,搜光明寺水库或何家村,有至少上千篇“自来水”笔记。“这些都是游客的有感而发。有大家的认同,我再辛苦也值得。”

  这些年,村子改变很大。村里人气旺了,村民盖起新房子,还办起了商铺和民宿,村委也有了增收。

  钟晓晓更忙碌了,来参观的客人,一拨又一拨,他们很惊讶,“怎么每个月来,这里都有变化。”

做回农民的日子 她过得充实又幸福

  钟晓晓早年在省妇联工作,后来成为知名企业的高管,再做了慈善家,然而,她最常提到的身份是“农民”。

  从小在农村长大,她对农民有天然的亲切感。“我跟农民相处,没有隔阂,心贴心的。”

  年过六旬,她爱上了种菜,围一方小田地,种点青菜、马兰头,一大清早就在地里干活,摘满一篮子菜叶,和同事们分享。

  “农民的快乐,在于轮番地播种、成长、收割,喜悦在于过程。”做回农民的日子,她过得充实又幸福。

  外人问她在这里生活感觉怎么样,她笑着回答,“我在做自己梦想中的乌托邦。”

  2021年6月,她成立了杭州市西湖区小小生命健康基金会,同年发起了预防残疾“糖尿病健康关爱”公益项目,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落地。“我就觉得,生命健康,是我要做一辈子的事。”

  “健康中国,要从乡村做起。”2023年,她花了番力气,跑了很多单位,把村诊所办了起来,这是一个最小单位的诊所,在全国都很少见。

  以前,村民要走出村,去街道卫生院看病。现在村里就能看病、配药,还能报销医保。诊所里除了有中医和中西医科室,还有熏蒸、艾炙、推拿、药疗等康养项目。

  谈及未来理想,她露出喜悦的神情。这一次,她走在了前头。最近,国家提出“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她早在规划了。

  在做糖尿病公益项目时,为使项目更安全有效,她牵头与杭州普康堂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一套随访管理服务方案,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后,体重也得到了很好的管理。目前这套方案已与省内外十多家公立医院合作。

  在她的计划里,何家村作为一个健康管理平台,招募肥胖症病人,开展“5+25天休闲养生减肥营“,让患者在何家村住五天,体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专业团队指导的健康生活方式。结束后,团队会提供25天的跟踪服务,做体重管理。

  “我想探索一套完整的健康管理模式,带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再把何家村的经验复制到别的地方,让更多人受益,让更多村富起来。”钟晓晓说。

  也许,这就是一个农民朴素的理想主义。

  “这四年,你离心中的理想越来越近了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她郑重地点了点头道:“是的。”

  夕阳已斜,金色洒满茶山。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钱江晚报 潮新闻·财经 a0011 小小的山村大梦想
在山野中落地成长
2025-03-27 钱江晚报2025-03-2700007;钱江晚报2025-03-2700013;钱江晚报2025-03-2700011;27386850;27386857|;27386854| 2 2025年03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