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自今年1月在《百家讲坛》讲《史记》以来,被视作是继易中天、于丹之后,又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明星,今年甚至被预言为“史记年”。昨日,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王立群读〈史记〉》在京召开新书发布会,王立群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在昨天发布会上,王立群回应网络质疑说,“我在讲坛上讲话的总原则就是,所有的话都有文献。”王立群认为,主讲人要有占有大量文献的能力,讲解要有通俗的外壳,并具备学术的内核。
儒雅谦和、治学严谨的王立群自去年7月开讲《吕后》《项羽》系列,到今年“读《史记》”,民间自发追捧他为 “最学术”的主讲人,而王立群则自称为是一棵“大白菜”。
对于这两个称谓,王立群自言都很喜欢,并表示两者并不存在什么矛盾:“我们本身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我就要做棵根植于土壤、有着广泛草根基础的‘白菜’,而‘最学术’则是观众对主讲人的一个很好的评价,是一种认可。两者我都很喜欢。”
王立群曾在《百家讲坛》上说,司马相如劫财劫色,被人质疑为“娱乐界的幸事,学术界的耻辱”。王立群觉得自己很冤枉:“‘司马相如劫财劫色’并不是我第一个说的。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杨雄在《解朝》中讲到‘司马相如窃资于卓氏’,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文章篇》也说,‘司马长卿,窃资无操’。”王立群说,作为古典文献的教授,是不可能胡说的。
兼顾《百家讲坛》和学术研究,王立群忙得患上了失眠症。频频曝光荧屏有没有给他带来出名的感觉?
王立群说:“前天上飞机的时候做了一个小小的测验,在134个人的飞机上,我第一个上飞机,并坐在经济舱的D4靠过道的位置。我发现,在这134个人中,只有6个人认识我,这充分说明,我没有成名……”他说,这6个人中,有两个中科院的院士,《百家讲坛》的节目院士都在看,他感到很高兴。
之前有人分析一向被人称道的严谨治学态度将成为限制王立群在人气上超越易中天、于丹的一大因素。他们认为易中天、于丹正是在不断的争议中逐渐走红,而《王立群读〈史记〉》则鲜有争议出现。
对于这种看法,王立群说,“我从没想过自己的书要在销量上超越易中天和于丹,这个答案还是最终交由市场去回答吧。无论结果怎么,我都会坦然接受。”
本报实习生 王秀卿 本报记者 陈 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