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70岁的农民,能有40万元的积蓄,这是巨大的社会进步;这个苦了前半生的农民,养大了五个子女,最后,能想到将这40万元的积蓄,通过公证,捐赠给慈善机构,更是巨大的社会进步。《台州日报》报道说,这个叫吴汝国的仙居农民,作出这样一个慈善举动的真正动因,除了希望子女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致富,更重要的是感到子女都生分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们对我不亲了,我更想把这笔钱捐出去帮助更多弱势群体。”一个极富爱心的老人,竟然是由于对亲情的失望,才决定将真情献给社会。欣慰之余,总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凉。
吴汝国并非身无分文,何以也遭遇了《高老头》里那可怜老人被子女遗弃的命运?他到杭州看病,没有子女陪他;除夕吃年夜饭,一人喝点稀饭。但当子女得知老父亲捐赠40万元的消息,要么找父亲吵架,要么断绝了与父亲的来往。这里并没有冰火两重天的差异,而是一直冷落如冰。
仅从现象看,老人放弃了巨款,失去了亲情;但他坐拥巨款时,也没有由此而拥有亲情。这样的悲凉中,可能既因为子女们为生计忙碌而无暇他顾,也因为老人无缘于社会化养老而孤苦难耐。真正的不幸应该在这里,一个忙于致富的时代,难免充满着无暇与草创的尴尬。构建和谐社会,修补的正是这样的创痛。
■慕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