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们想参加星期天‘种文化·寻找最浙江的声音’原生态民歌擂台赛,我们现在来报名,还来得及吗?”
昨天,本报热线电话0571-85310741不停地接到这样的来电。看到本报《你们村,谁飙的歌最亮》的报道,特别是原生态民歌的推选村庄以及歌手名单后,又有多个村庄不甘人后向本报毛遂自荐。在电话里,他们说:“我们村的民歌可一点不差!”
德清县雷甸镇洋北村文化干部孙杏松兴冲冲地告诉记者,本月30日,他们村将要举行一个村民歌唱大赛,但是看到了这次大赛的消息后,大伙非常想来参加。因为这次比赛是29日,就在村民歌唱大赛前一天,时间非常紧,有一些困难,“好多村民歌唱大赛的参赛者,我们正在紧张地选拔和协调,争取能选出最好的歌手,到杭州的舞台上来亮亮嗓子!”
来自温州平阳县梅溪乡书阁村的种照光,在电话里深情地回忆起父亲教他唱平阳民歌“卖技”的点点滴滴。“过去家里穷,过年时买不起年货,爸爸就带着哥哥和我挨家挨户地去唱‘卖技’,唱完后,人家就送点年货给我们。唱了一圈,家里的年货就有了!”他表示,虽然赶不上本周日的比赛,但是后续的比赛他一定要和哥哥一同来参加。
本报与省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这次“种文化·寻找最浙江的声音”原生态民歌演唱大赛,将承担入围歌手的来回车票和在杭食宿费用,给许多遥远贫穷乡村的民歌手解除了后顾之忧。
由于这几天继续报名的村庄很多,29日的第一场比赛无法全部容纳,我们将在五月份继续进行比赛,给更多的浙江村庄一个展示与弘扬本村原生态民歌的机会。具体的时间、地点的安排,敬请关注本报的后续报道。 本报记者 屠晨昕
推选村庄:舟山定海金寿村
代表选手:“赶海歌王”洪国壮、洪国强兄弟 演唱民歌:舟山渔歌
打水蒿号子、拔篷号子、摇橹号子、船灯调……听完一整套舟山渔歌,渔民们从日出起航、拉帆摇船,到夕阳西下、收帆回航的全过程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
推选理由:今年59岁的洪国壮和他的哥哥洪国强,是最后一代摇着木帆船出海的渔民。直到现在,洪国强还很怀念10年船工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船头的水手测量水深时唱的“打水蒿号子”,众人合力拉起重重的船帆时吆喝的“拔篷号子”,渔歌对他们兄弟来说就像是过去岁月的剪影。
2004年6月,洪国强曾把舟山渔歌唱进央视演播大厅,现在他也经常给前来采风的艺术学院的学生讲课。看到本报推出的“种文化·寻找最浙江的声音”活动后,洪国强当仁不让地被金寿村村民推荐出来。
推选村庄:嘉善西塘镇荷池村
代表选手:“田歌教授”杨琳珍
演唱民歌:西塘田歌
推选理由:田歌在荷池村的普及程度,堪称原生态民歌的榜样。几乎每天晚上,村老年活动室都会传出田歌声和欢笑声,村里下到30多岁、上到70多岁的人,都来参与这个田歌沙龙。在沙龙里,老一辈的田歌手相互交流,轮流上台表演,还义务教授下一代唱田歌。如今有一批20来岁的年轻女孩正在学唱田歌。
60岁出头的杨琳珍是荷池村家喻户晓的老资格田歌手,她唱的田歌经常被录成示范带,在田歌沙龙上用录音机放给大家听。为参与“种文化·寻找最浙江的声音”这个绝好的展示荷池村地方文化的机会,荷池村的村民们推选杨琳珍来杭州。
推选村庄:丽水庆元县官塘乡山头村
代表选手:“山里杜鹃”胡晓鹏
演唱民歌:浙西南民歌
《杜鹃十啼》是浙西南地区的民歌,整个曲子分为十“啼”,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民间关于杜鹃鸟的传说。
推选理由:在丽水,知道杜鹃传说的人不少,不过能完整地唱出《杜鹃十啼》民歌的人可是凤毛麟角了,村里听说“种文化·寻找最浙江的声音”这个活动后,立即想到了他。
胡晓鹏生在庆元县官塘乡山头村,那里和闽东交界的地方流传着很多山歌。胡晓鹏小时候就常听母亲讲述杜鹃的故事,教他交友谨慎、诚信守义的道理。她还把《杜鹃十啼》的歌一句句教给儿子。如今,胡晓鹏的母亲已经过世,因此《杜鹃十啼》对胡晓鹏来说不仅是乡音,更是对母亲的怀念。 本报记者 郑琳 屠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