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小店帮’,眼睛都亮了”
开店五年的阿良很着急:
以前酒香不怕巷子深
现在各种运营玩不转
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讯 “我看到报道中‘小店帮’这几个字,眼睛都亮了。”昨天,在杭州中山北路开牛肉火锅店的潮汕人阿良说。
阿良今年45岁,比起五六年前初到杭州开店时,已显出几分沧桑,“开店5年来,我已经精疲力尽”。
他习惯用潮汕的功夫茶招待朋友,“这两年生意难做,我这里没有用餐高峰的。”
近中午时分,中山北路牛磨坊火锅店仅有三四桌顾客。但事实上,这家店是杭州餐饮达人朋友圈里的私藏。《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陈立,文化名人许知远,以及许多饭店总厨、餐饮老板都是这里的常客。他们说,你永远不用怀疑一个潮汕人对食材的执着追求。
“我们都是现杀牛肉、现做牛肉丸、现磨粿条,汤底也是现熬,没有‘黑科技’,主打原汁原味。”阿良转而一声叹息,“这股清流却很难生存”。
作为二十几岁就创业的餐饮老人,他有点看不懂也玩不转当下的“游戏规则”。
“以前,只要店的地理位置不错,东西好,就能做好生意。现在要辅助各种‘运营’,让我无所适从。”阿良告诉记者,中山北路这条街食肆林立,像他这样的小店一直在勉强支撑。人工成本,食材成本,一年几十万的房租,压力真的挺大。
“我迫切需要增加营业额,有生意做,就能覆盖成本,小店才能活下去。”这两年,也有不少老客给阿良“出谋划策”,因为他们也不想看着小店倒闭。
阿良不是没有努力过,但交出的成绩单让他有些难以启齿。社交媒体做了一个月,只有4个粉丝;直播做牛肉丸,也是几个亲戚看;在市集摆摊,一个晚上零星十几单……
着急破解小店困境的阿良,向记者详细询问了“小店帮”的用途,包括如何反映诉求、是否能申请减租等,“希望能够通过‘小店帮’,获得更多帮助和指点。” 本报记者 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