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每日新闻·大讲堂
3  4  
PDF 版
· 2005,社会转型分水岭
· 2005年是“分水岭”
· 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 从取之于农到反哺农业
· 我们是被“迫”转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新的发展观要对原来的某些问题作出调整的可能性已经存在了。另外,对原来发展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也已经存在。

  第一个必要性,就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持续扩大。有学者估计,城乡的差异已经达到5到6倍,而且13.2%的农业要对应养活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非常之高,按官方的统计达到47%。13.2%的农业的GDP要养活47%的农业人口。这是必要性的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在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等三项制度的约束下,中国的城市化将长久地滞后于工业化,现在已经转移到工商业,在工商业低端服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1.2亿农民工,他们只参与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但很少有人能享受城市化的成果。这至少对农民工的绝大部分而言,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这是我最近这一两年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中国的城市化将长久地滞后于工业化,这并非是坏事,相反是解决中国改革过程中稳定与发展的双重任务的前提。

  中国的农民工将成为一个以后几十年内长久存在的特殊的、全新的、重要的社会阶层。

  像深圳最明显,你到深圳大街上去走一走,会发现深圳永远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我去年去过,怎么满街都是年轻人?像我这样50几岁的人在深圳街头很少见了。为什么?据说有户籍的深圳人也只有200万,而无户籍的深圳人——打工者,据说有800万到1000万人。这1000万为什么都是年轻人?道理很简单,年老的回去了,儿子们又来打工了,所谓接班人。

  所以新农村建设有着必要性。在我看来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要为农民,尤其是农民工,提供一个退回的机制、退回的场所,这既是保持农村稳定,也是保持城市稳定的一个基础。

  有人讲“三农”问题的解决,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把大量的农业剩余人口转移到城市,转移到工业里面,那么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人均的耕地越来越多,农村富裕了什么问题都好解决,所以提出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

  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这个观点没有问题,但是我记得凯恩斯说过一句话: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人人要死的。所以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废话”。

  并不是说农民不想城市化,农民天天都想,做梦都想,那些青年男女农民工怎么不想城市化呢?但政策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农民工的工资那么低,所以大量的男性农民挣了钱,在城里面尽可能低地消费,把积累下来的钱,理性地转到农村去——盖房子、娶老婆、生孩子,所以家乡依然是他生活的重心,所以我们把农民工看成:他的生活家庭的重心和工作重心远距离地分离。

  (下转A14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