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周峰
25年前的今天(1981年4月12日)清晨,两位宇航员正紧张地置身于一艘新型飞船的飞行舱中等待发射升空。这艘飞船就是大名鼎鼎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指挥官John Young经验丰富,曾于1972年登上过月球;驾驶员Bob Crippen则是海军试飞员。但对他们来说,此次试验飞行却是全然陌生的。
尽管今天对公众而言,航天飞机已经作为NASA的代名词而深入人心,但在那个春天的早晨(正好是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太空人20周年),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当时世界上的载人航天飞行都遵循一种基本模式:在火箭顶部放置太空舱,宇航员被固定在里面,点火升空,任务结束后只有太空舱返回地面,而且连它也不会被再次使用。
“Hey,我想我们也许能行”
Young和Crippen驾驶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可多次使用的航天器,它像火箭一样升空却像飞机一样着陆。发射升空过程中被分离弃入大海的两只固体火箭推进器也会被回收再次使用,只有巨大的外置燃料箱在落回地球过程中被烧毁。所有这些部件构成了所谓的太空运输系统,即STS,哥伦比亚号的此次飞行任务则被命名为STS-1。
在此次试飞拥有的多项“历史第一”中,最为重要的是: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处女航中就载人的航天飞行。Crippen回忆当时在起飞前1分钟他对John说 了一句:“Hey,我想我们也许能行”。
从此进入航天新时代
早晨7点刚过,哥伦比亚号在NASA位于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8分钟后,Young和Crippen便驾驶航天飞机以每小时17000英里的速度绕地球飞行。一旦进入绕地轨道,宇航员便开始测试飞船上的各种系统设备。在耗时55小时绕地球飞行36圈后,Young指挥重达96吨的哥伦比亚号在加利福尼亚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平安着陆。
25年飞了100次
试飞成功展示了美国当时在世界范围内无人能敌的载人航天技术,哥伦比亚号上采用了大量的尖端科技:创新型的主引擎、防止过热的陶瓷瓦、实时控制的计算机系统等。从那以后,哥伦比亚号飞行超过100次。
Crippen这样评价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它送大量的人员、物资去太空;它给了我们哈勃望远镜,给了我们伽利略号、麦哲伦号探测器;它帮助我们建造国际空间站。它的成就非凡。”
新生代十年内问世
在经历了2003年2月1日的灾难后,如今配备有新技术装备、更安全的航天飞机已经重返太空,而作为其替代品的新一代航天飞机也将在十年内问世。据悉,新生代将继承哥伦比亚号等当前一代航天飞机和阿波罗号太空飞船的一些优秀元素,它将如何续写NASA太空探索的历史,人们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