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的祖父连横,以撰写《台湾通史》出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连横当年曾希望安家于杭州西湖,并曾在杭州葛岭山脚下的玛瑙寺内居住了将近一年。
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藏有一本连横所撰的《大陆诗草》,该书汇集了从1912年至1914年连横在大陆游历时所作的百余首诗词,包括游览杭州西湖时所作的4首,当时,连横还特地将其中一首寄给了在台湾的妻子沈少云女士,这首诗流露出连横当年希望安家于西湖的强烈愿望。请看:
《西湖游罢以书报少云并系以诗》
一春旧梦散如烟,三月桃花扑酒船。
他日移家湖上住,青山青史各千年。
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连横还写下了“他日将偕隐西湖,悠然物外,共享天机”等语。但是,当时连横正在为编纂《台湾通史》收集历史资料,青史还没有写成,他的安家于西湖青山旁的愿望自然也就无暇去实现。连横在杭州逗留的时间不长,不久,他北渡黄河去了北京。在京城,他有幸获得主持清史馆工作的赵次珊的邀请,进入馆内工作,得以遍览清史馆内所藏所有关于台湾建省的档案,从而为编纂《台湾通史》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
1914年冬天,连横返回台湾,继续埋首撰写《台湾通史》。1918年,一部记录隋朝初年至清朝光绪二十一年将近1300年历史的《台湾通史》终于完成。1920年至1921年,《台湾通史》上册、中册、下册相继出版发行。当时,台湾已陷于日寇铁蹄多年,连横就是希望通过自己所著的《台湾通史》,提醒台湾人民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不要忘记自己的文化。《台湾通史》问世后,在海峡两岸产生强烈反响。章太炎先生当时就下了断言:这部书是“必传之作”。
完成了“男儿铸史”的重任后,连横开始考虑安家西湖的愿望。连战的表姐林文月在《记外祖父连横先生》一文中说:“这个愿望在1926年春,由于携眷旅行杭州,几乎得以实现。”
那年初春,连横夫妇来到杭州,安家于葛岭山脚下的玛瑙寺内。上世纪40年代在浙江担任民政厅长的阮毅成曾撰文说,当年,连横率公子连震东在玛瑙寺住了一段时间。其实,当时连震东(连战父亲)正在日本东京留学,他后来是利用暑期放假来杭州玛瑙寺与父亲连横、母亲沈少云团聚。据连震东回忆,当时,父母曾带他游览于六桥三竺之间,每到一处,连横总要为连震东讲解其中的历史文化。连横对杭州的人文古迹相当了解。居住在玛瑙寺内,连横还利用空暇时间编辑完成了他的又一部诗集——《宁南诗草》。
但是,1926年的杭州很不太平。秋天,北伐军在广州举行北伐誓师。当时已经投靠军阀孙传芳的浙江省长夏超,又决定脱离孙传芳响应北伐。消息传出后,孙传芳派部将宋梅村杀进杭州城,抓住了夏超,并砍了夏超的头。年底,北伐军进驻江西,逼近浙江。眼看杭州将成为两军厮杀的战场,1927年1月,连横带着家眷匆匆离开杭州,返回台湾。
这时,日本侵略者为了要彻底实行其奴化教育的目的,正在台湾严禁汉文,并要求台湾学生一律使用日语。具有民族气节的连横便在台北开设一家雅堂书局(连横,字雅堂),专卖汉文书籍、中国文具,而不卖日文书籍、日本文具。1929年,连震东从日本东京庆应大学毕业,回到台湾。连横对儿子说,要想使台湾从日寇手中解放出来,首先必须使自己的祖国强盛起来。你已经毕业,应该去祖国大陆效命。于是,连震东告别父母去大陆工作。
1933年,连横夫妇作出决定——回祖国大陆定居。由于连横的大女儿连夏甸已经安家于上海,并为连横添了一个小外孙女,亲情的召唤,使连横夫妇去了上海,而并没有来杭州。后来,在陕西西安工作的连震东也完成了婚姻大事,于是,在1935年春天,连横夫妇动身去陕西看望儿子、媳妇,并游览关中各地。直到这年夏天,连横夫妇才从关中回到上海。1936年春天,连横患了肝脏病,虽经中西医治疗,但都没有明显的疗效。这年的6月28日上午,连横病逝于上海,享年59岁。
连横生前虽然明确表达了“他日移家湖上住,青山青史各千年”的愿望,但遗憾的是他的这一人生愿望一直没有得到实现。今天,坐落在青山旁的西湖博物馆能否收藏一部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让这部青史永远伴随着西湖的青山,让西湖的青山和这部青史共同来见证这段历史呢?